加速推进审判组织专门化进程,在六家基层法院新设立了环境资源专业法庭;灵活运用限期履行、劳务代偿、引入第三方治理等多种方式,确保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推动设立天津生物多样性司法生态修复基地,因地制宜开展退苇还海还滩、河口海湾生态修复……近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日前召开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发布《天津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023年1月-2024年7月)》及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据悉,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5962件,持续创新司法举措,加强与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协调联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积极构建环境资源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创新司法举措天津法院秉持新发展理念,精准把握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之道,积极引领绿色转型潮流,为美丽天津建设注入司法动能。法院系统深化《京津冀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实施,通过签署多项备忘录与协议,如《京津冀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备忘录》及《燕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等,强化区域司法联动,共筑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针对大运河、燕山等关键区域,实施系统性司法保护策略,确保自然遗产与文化生态的双重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