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7.21—7.27)
生态环境部一周要闻(7.21—7.27)01. 第八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在武汉举行7月22日至23日,第八届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MoCA)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出席会议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开幕式。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蒙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出席开幕式。>>>更多内容,点击阅读02.生态环境部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7月23日至2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参加学习并主持集体研讨。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参加学习。>>>更多内容,点击阅读03.生态环境部党组召开会议7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境内一高速公路桥梁发生垮塌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同志批示要求。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列席会议。>>>更多内容,点击阅读04.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武汉举行7月21日,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生态环境部部长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光伏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 多方呼吁加强合作营造光伏产业良好生态
“整个光伏行业产业链面临着严峻挑战,行业进入深度洗牌阶段。”7月25日,在光伏行业2024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如是说。今年以来,光伏行业正经历着供需严重错配的问题。新能源消纳压力加大,对市场装机节奏造成较大影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国际市场“量升价减”,我国光伏主材出口金额下降,上半年出口总额不足20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逾30%。我国光伏行业正经历新一轮震荡周期。当前光伏制造各产业环节发展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工业制造能力、运营能力、全球化能力等提出全面考验,迫使产品技术落后、制造方式落后、经营能力落后的企业被加速淘汰。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光伏行业已经处于周期底部。“但我们相信,具有‘更安全、更环保、更便宜、更便捷’特征的光伏新能源,依然将是能源格局优化的主要力量。”南存辉认为。当今世界外部环境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业界认为,在诸多不确定性中,较为确定的是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专家提出,智能化的尽头是能源,是绿色能源。未来需要十倍以上现有地球能源,才能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随着光伏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显著
近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24(第十五届)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大会”在北京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我国持续打造全球最大的钢铁清洁生产体系,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成效显著。通过实施改造,拉动社会有效投资超6000亿元。我国是世界钢铁业的生产消费中心,钢铁产量巨大,减排任务艰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43%的粗钢产能已完成全流程改造,39%的产能完成重点环节改造,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排放绩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2018年超低排放改造前相比,2023年钢铁产能集中的10个城市PM_2.5平均浓度下降24%,产能最集中的唐山、邯郸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1%、30%。据了解,超低排放打破了原有以末端治理为主的传统观念,通过统筹产业结构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节能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污染防治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作用。钢铁业超低排放改造针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提出点线面全流程、全环节改造要求。企业在改造中优先采用长流程转短流程炼钢、原燃料替代、放散煤气回收、节能技术以及“公转铁”“公转水”“油改电”等治理措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细读碳市场“年报”:活力稳步提升 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发展影响持续扩大,为全球碳市场建设贡献“中国方案”。日前,《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细读碳市场发展“年报”,“创新”“活力”成关键词。《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圆满收官,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63亿吨,成交额172.58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31.79%。随着全球减排力度不断增大,碳市场逐渐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降碳重要政策工具。《报告》显示,中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细读碳市场“年报”:活力稳步提升 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
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40%以上……近年来,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展显著,发展影响持续扩大,为全球碳市场建设贡献“中国方案”。日前,《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推行配额有偿分配,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细读碳市场发展“年报”,“创新”“活力”成关键词。《报告》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圆满收官,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市场活力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我国碳排放配额成交量2.63亿吨,成交额172.58亿元。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参与交易的重点排放单位数量较第一个履约周期上涨31.79%。随着全球减排力度不断增大,碳市场逐渐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降碳重要政策工具。《报告》显示,中国基于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的配额分配方法,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青海西宁精准发力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
为进一步做好碳排放监督管理工作,青海省西宁市精准发力,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强化碳排放数据日常监管,推动碳排放管理工作提质增效。西宁市先后制定印发了《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23—2025年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西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23—2025年非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填报及核查工作的通知》《西宁市应对气候变化2023—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配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开展2021—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先后召开西宁市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推进会、西宁市碳排放工作对接会、西宁市月度信息化存证工作推进会,加强与重点排放企业紧密联系,做到思想认知到位,目标任务清晰,时间进度明确,工作部署精准。多措并举全力配合完成年度排放报告核查,根据碳核查工作安排,积极对接企业和核查机构,保证核查前收齐所有清单资料,全程参与核查工作,及时对接核查过程存在的问题、堵点。抓好月度信息化存证数据质量,安排专人对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各项工作进行督促跟踪,按月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审核,对企业在月度存证或年报填报过程中出现的问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浅析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从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23年11月)到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7月),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重要思想更是写进了党章,党的二十大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其中全流域生态补偿改革尤其明显,以全国首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及升级后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为研究具体典型,期望为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改革提供经验和启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建立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补偿机制跨省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域横跨多个行政区域,行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建立权责明晰机制很重要且启动阶段考核越简单越有效率。经验: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前一阶段改革中,中央引导支持皖浙两省建立了以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四项污染物指标和水质稳定系数、指标权重系数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新安江水质改善结果为导向的P值补偿标准体系。第一轮试点 (2012-2014年),中央财政每年拨付给安徽省3亿元, 皖浙两省每年分别出资1亿元,用于新安江生态保护系统治理修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浅析中国式现代化图景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从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023年11月)到二十届三中全会(2024年7月),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重要思想更是写进了党章,党的二十大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其中全流域生态补偿改革尤其明显,以全国首个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及升级后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为研究具体典型,期望为跨省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改革提供经验和启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建立激励约束有机结合的补偿机制跨省流域的生态保护补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流域横跨多个行政区域,行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建立权责明晰机制很重要且启动阶段考核越简单越有效率。经验:新安江生态保护补偿前一阶段改革中,中央引导支持皖浙两省建立了以高锰酸盐、氨氮、总磷、总氮四项污染物指标和水质稳定系数、指标权重系数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新安江水质改善结果为导向的P值补偿标准体系。第一轮试点 (2012-2014年),中央财政每年拨付给安徽省3亿元, 皖浙两省每年分别出资1亿元,用于新安江生态保护系统治理修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彰显“五个美”!美丽江苏建设“线路图”和“任务书”发布
当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江苏的生态环境如何再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如何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系统部署。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对《实施意见》进行解读,亮出美丽江苏建设的“线路图”和“任务书”。《实施意见》明确,美丽江苏建设分3个阶段,具体是:“十四五”深入攻坚,到2025年,美丽江苏建设成效显著;“十五五”巩固拓展,到2030年,美丽江苏基本建成;“十六五”整体提升,展望2035年,美丽江苏全面建成。美丽江苏建设主要任务为彰显绿色发展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区域善治之美。持续深入打好攻坚战,让鸟语花香处处可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7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江苏PM2.5浓度改善了54.8%,国考断面优Ⅲ比例改善了49.5个百分点。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5年超过90%。“当前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仍然还是污染防治攻坚,要持续深入打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半年注册4582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何备受关注?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参与。截至目前,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累计开户4582家。”近日,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既各有侧重、独立运行,又互补衔接、互联互通。今年以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给全国碳市场带来哪些新变化?又会对相关排放企业产生哪些影响?吸引绿色低碳投资,创造更多绿色市场机遇通过自愿减排交易,企业可以获得经济回报,更加主动自觉地参与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今年5月1日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明确,重点排放单位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购买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清缴其碳排放配额。“一方面,高排放企业可以使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即CCER)抵销部分碳排放,为履行强制碳市场减排义务提供了灵活性。另一方面,企业和机构可以购买CCER抵销碳排放、实现碳中和,更好地践行低碳行动承诺和履行社会责任。”王乃祥说。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共 4025 条
7778798081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