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与服务关于我们联系方式
反馈
登录
注册
登录
注册
三
中国碳信用平台
最新资讯
在线数据库
报告
分析工具
个性化服务
通过关键字查询:
查询
新闻统计
或者,按地区、行业或新闻时间过滤我们的产品:
地区
行业
一个关键字加上过滤器将缩小您的搜索范围.
独家解读!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主要思路和主要任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及美丽中国建设新的号角,彰显了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与坚定决心。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健全和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不仅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加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构建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以监管、市场、法规政策等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聚焦重大制度政策创新、重要平台搭建等,加快推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党委政府环境治理责任体系更加坚强有力。管理部门责任得到全面强化和明确,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印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深圳生态环境34条措施助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出台《深圳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2027年)》(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紧扣协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围绕以高水平绿色转型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以高水平保护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环境服务增能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持续强化组织实施保障四大板块提出九方面34条措施,全面提升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政策供给能力,助力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若干措施》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环保所能,积极推动治理提效、服务提质、改革提能。在政策举措方面,率先推进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建立健全以环境质量改善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导向的产业准入及退出机制。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合治理。推动水质净化厂协同处理食品行业等可生化性较好的工业废水,支持企业应用污泥减量化技术。积极创建“宁静小区”,打造高密度超大宁静城市典范。探索建立环保领跑者制度和开展企业自愿性环境治理试点,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环保合规建设。鼓励打造“智慧低空+治理+服务”模式,全面启动“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研究称欧洲2023年近5万人死于高温 专家警告气温正迅速接近人体承受极限
海外网8月13日电 据《纽约时报》12日报道,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欧洲2023年高温导致近5万人丧命。科学家警告,人类产生的碳排放使全球气温不断攀升,高温正迅速接近人体承受极限。该报告刊发在《自然医学》杂志上,显示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超过47000名欧洲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原因。报告提到,过去10年内,只有2022年的丧命人数高于2023年,当年有超过6万欧洲人死于高温。报告表示,老年人面临的风险最高。因高温丧命的近5万人中,有一半以上死于2023年7月中旬和8月的高温时期。美国杜克大学高温政策创新中心高级政策助理乔丹·克拉克 (Jordan Clark) 表示,高温正在迅速接近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随着全球气温升高,热浪的影响变得越来越严重,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克拉克说,停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将是一项核心的缓解策略。(海外网 侯兴川)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全球变暖持续,地球生态系统何时达到临界点?
近年来,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日趋显著,触及地球生态系统众多方面。珊瑚白化、死亡,北极冻土融化,南极海冰融化……这些变化往往逐渐演进,难以引起足够重视。但有迹象表明,地球生态系统正在趋向临界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且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的破坏难以逆转。珊瑚大规模死亡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全球珊瑚礁白化现象变得愈加频繁和严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机构曾预测:如果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水平提高1.5摄氏度,那么全球70%到90%的珊瑚礁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死亡。如果提高2摄氏度,这一数字将跃升至99%以上。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上月发布公报说,截至今年6月,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出1.5摄氏度。这意味着,全球珊瑚走向大规模死亡的进程可能已经开启,这将带来广泛影响。珊瑚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渔业、旅游业等发展也息息相关。北极冻土融化在北极等气候寒冷的地区,被冻土冰封住的有机物储存有大量的碳。随着冻土融化,这些有机物开始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此前有研究显示,北极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其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如何看待两个“新突破”?
最近,中国两个能源新数据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六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另一个是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这两个“新突破”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是必由之路,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因资源约束、技术条件、产业配套、政策能力以及利益牵绊不同,其推进的速度力度、绿色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各异,有的还出现了倒退。中国在多年前就从战略、政策、技术、产业、消费等层面谋篇布局,持之以恒推进绿色转型,终形成今天的良好态势——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绿色能源技术在整个产业体系中普及度稳步提高,绿色能源消费终端产品形态更加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全面绿色转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明显加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如何看待两个“新突破”?
最近,中国两个能源新数据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六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另一个是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这两个“新突破”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当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是必由之路,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因资源约束、技术条件、产业配套、政策能力以及利益牵绊不同,其推进的速度力度、绿色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各异,有的还出现了倒退。中国在多年前就从战略、政策、技术、产业、消费等层面谋篇布局,持之以恒推进绿色转型,终形成今天的良好态势——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供给结构中的比例不断增长,绿色能源技术在整个产业体系中普及度稳步提高,绿色能源消费终端产品形态更加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含绿量”持续提升,全面绿色转型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明显加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绿色掘进中的世界最长海底隧道
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在胶州湾蔚蓝的海面下,一条世界瞩目的海底隧道正悄然延伸。这是山东省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记者近日从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TJ-06标段项目部了解到,自今年1月26日胶州湾二隧主线北线盾构段“深蓝号”盾构机始发以来,盾构已掘进超600米。作为连接青岛主城区与西海岸新区的重要枢纽,这一全长超过16公里的在建海底隧道,不仅以其长度最长、规模最大等问鼎“五个世界之最”,更以其绿色施工的创新理念,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数字化与低碳结合,打造绿色智能工地在中交隧道局胶州湾二隧项目相关负责人带领下,记者穿戴好施工防护服进入到正在施工中的胶州湾二隧现场。从地面需要向下走过一段七层楼高的梯笼,才能到达盾构施工现场。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TJ-06标段项目部作业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吊运盾构管片。徐卫星摄据了解,主线北线盾构全长3258m,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法,隧道外径15.0m,隧道内径13.7m,正常工作状态下盾构机每天以8米的速度向海中掘进。坐上隧道内用于工人通勤的纯电动观光车,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隧道的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理念贯穿始终。项目大力推广新能源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渔光储一体化”项目在温州并网投运,实现渔业生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
日前,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的亨泰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成功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将与今年6月底投运的温州乐清湾共享储能电站进行强强联合,在全省率先形成“渔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应用场景。在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关键时期,这一应用场景在能源消纳、电网调度等方面展现极大潜力和增值效益。近年来,温州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推广“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建设。亨泰550兆瓦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是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之一,此次投运的是一期项目,总投资14.67亿元,容量270兆瓦,占用海域面积约2918亩,项目共安装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近50万块。项目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让集约用海变成现实。据介绍,该光伏项目并网发电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3.2亿千瓦时,满足超8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需求。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准煤9.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98万吨。此外,项目为当地渔民提供新机会,可提供1000余个渔业养殖岗位,每亩滩涂每年额外创造约3000元的渔业产值,发电税收总计可达5850万元,实现渔业生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承德市全域全方位推进美丽城市建设
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素有“紫塞明珠”之称,境内木兰围场,森林浩瀚,水草丰美;“紫塞”丹霞,多姿多彩,千岩竞秀;“京东第一峰”雾灵山,云海变幻,恰似仙境。这里还是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美丽的高岭”,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写绿色文章,绘生态画卷,近年来,承德市以降碳减污、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全域、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紫塞明珠”用日益向好的生态环境,绘出了一幅塞外锦绣山河图。天蓝水清,魅力山城四季皆景春赏花,夏戏水,秋有荷香,冬来暖泉,穿城而过的武烈河是承德市的母亲河。长长的健康步道上,孩子们追逐打闹、年轻人散步健身,享受着美好的休闲时光。“武烈河的水越来越清澈,下游的湿地公园越来越美,沿河岸散步,心情特别舒畅。”家住承德市世纪城小区的居民赵政感慨地说。“在美丽城市建设中,我们聚焦生态强市建设,制定出台了《承德市推进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结合实际,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天蓝气爽、人水和谐、地洁土净的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张成波介绍说,为了给居民留下一幅“水在城中,城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天台黄茶有了“碳标签”,显示黄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和碳吸收
黄茶,母树原种发现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一种独具代表、自然黄化变异的珍稀茶树品种,浙江省特产茶类之一。“天台黄茶”获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被誉为“茶中黄金”。天台黄茶(“中黄1号”)在全县已推广发展近万亩,‌形成了以街头镇为中心的黄茶特色产业带,‌入选了2022年浙江省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成为了‌‌三产融合示范共富样板。如何为天台黄茶赋能?如何把黄茶种植经营、加工中的绿色、低碳特征表示出来?街头镇想到近期很热的两个词:“碳足迹”和“碳标签”。“碳足迹”是衡量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中累计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它温室气体的总量,是当前碳排放领域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碳标签”是产品碳足迹数字化的标识。“通过碳足迹碳标签,能把茶园经营中的药肥减量增效、绿色生物防控、有机肥代替复合肥等自主减碳效应在碳标签上体现出来。”天台县街头镇副镇长庞乾辉告诉记者,往往碳足迹越低的农产品其安全性越高,对环境影响越小,实现低碳减排与绿色发展同步双赢;同时帮助茶园在种植经营、加工中进一步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机会,提升农产品安全性和竞争力。街头镇委托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周国模教授团队开展黄茶碳
来源:中国环境网
1年前
共 4025 条
6970717273
跳至 页
logo_kcomber
©2023~2023 Kcomber,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