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沿海地区,海洋垃圾收集难度大、回收利用率低,是海洋环境保护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投放一年的“海洋伙伴”环保舱运行效果如何?昨天,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上午9时,海风阵阵,日头正烈,莼湖街道栖凤村村民陈飞驾驶着电动三轮车来到村口的“海洋伙伴”环保舱,只见他在环保舱的屏幕上熟练地操作着,随着舱门打开,他将近段时间整理收集的破旧渔网、塑料瓶等一一投递进去。“趁着休渔把废旧的渔具整理了一下,还有生活中的瓶瓶罐罐,现在都习惯投放到这里来。”陈飞说着,黝黑的脸上露出淳朴笑意。陈飞的“新习惯”,还得从他眼前的“大家伙”说起。去年7月,全省首个村级碳积分“海洋伙伴”环保舱项目在莼湖街道栖凤村正式投用。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环保舱由若干个废弃集装箱搭建而成,设有海洋废弃物智能回收收纳舱,渔民投递废旧鱼筐、破渔网、破浮球等物品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碳积分。经过一年积攒,陈飞的碳积分已经相当“富裕”,他经常用积分兑换一些生活用品,或给孩子换取一些零食。“海洋伙伴”环保舱运行一年以来,越来越多村民和陈飞一样有了回收垃圾的“习惯”。在“海洋伙伴”环保舱不远处,村民周南湖一早就忙活开了,整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