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上海宝山区吴淞街道的居民崔阿姨,不再为垃圾分类投放而烦恼了。以前,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投放,错过了只能暂时放在家中,不方便也不卫生。小区垃圾箱房实施智能化改造后,每个时段都能投放,每当有居民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袋前来投放,对应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十分方便。使用体验更好,居民参与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在上海,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已经成了“新日常”。目前,97%的市民会自觉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全市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了95%。垃圾分类看似只是改变传统的处理办法,背后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推进小区加装洗手池、自动除臭机、感应门,优化使用体验;开发回收小程序,畅通回收物再利用渠道;推行绿色账户,以积分兑换礼品调动市民积极性……上海打出一套有机衔接、互相配合的制度“组合拳”,形成精细化治理,让群众持续受益,方有今日之成效。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环节,可以在治理过程中迅速形成正反馈。“湖是碧玉杯”的太湖昔日美景重现,流经浙江、安徽的新安江串起“共富风景线”,与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文明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