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四川“执法蓝”硬核守护“天空蓝”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8月前

  蓝天白云繁星,离百姓越来越近。

“超级月亮现身啦,好美!”8月19日晚,今年首轮超级月亮爬上成都夜空,引发许多市民围观。

事实上,在成都朝望雪山、夜赏明月的概率越来越高,这背后离不开生态环保铁军的硬核守护。今年以来,四川省生态环境执法系统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升执法效能,精准发力防治并举,着力破解空气质量改善不平衡、基础不扎实的难题,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聚焦重点,规划先行提效能

“年初,我们制定了重点工作清单,其中,省执法总队45项、市(州)25项,并配套评估细则。”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省执法总队)副总队长黄河介绍,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将实行动态评估,提高工作效能。

以效能评估激励为导向,年初,省执法总队结合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厅重点工作,系统制定全省各级2024年度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评估细则、任务清单等,采取台账化管理办法,对各项工作动态赋分,系统推进。

任务清单中,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是重中之重,明确了涉气环境监管重点单位排污专项执法行动、碳排放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等多项攻坚任务,并对评估方式、责任分工、具体措施等进行了细化分解。

目标任务定了,强化过程管控同样关键。黄河介绍,每项任务采取“清单制+责任制+办结制”管理,每月底调度各项任务开展情况,年中对全省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定期梳理任务完成情况,按时序推进具体措施的落实,完成任务滞后的市(州)将通过约谈、点醒等形式督促加快工作进度。

监督帮扶,给出治理“良方”

“执法人员帮我们排查出许多日常容易忽略的问题,了解到很多环保管理细节,减少了企业管理压力,也少走了很多弯路。”6月3日至7日,省执法总队组织各市执法骨干及科研、监测、自动监控等技术专家组成监督帮扶组,对眉山市甘眉工业园区开展了试点性综合监督帮扶,现场,一公司负责人“点赞”了此次帮扶行动。

该园区是四川省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涉藏飞地园区,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改善难度较大,园区内重点企业较多,新投产企业和在建企业不断新增,违法风险较大,具有较强的被帮扶需求和意愿。帮扶期间,生态环境专家、执法骨干人员纷纷变身“环保医生”,对园区45家重点企业进行深度“诊断”,摸清环境问题底数,给出治理“良方”。

为做好大气监督帮扶,我省制定了《四川省2023—2024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秋冬季监督帮扶工作方案》《四川省2024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方案》等,重点聚焦部监督帮扶城市、污染浓度高值区域、重点工业园区等区域,突出PM2.5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以“省级督导+地方自查”形式,对重点城市采取“远程+现场”模式监督帮扶,实现了“查办更准、打扰更少、轻微不罚”。

自去年11月以来,在全省开展的跨年度的秋冬季和贯穿2024年夏季的现场监督帮扶中,我省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部统筹的远程监督帮扶6轮次,累计检查企业2.2万余家,发现各类涉气环境问题3900余个。

数智赋能,让污染元凶无处遁形

“峰值浓度达6000微克/立方米,这家企业有问题!”近日,一辆辆大气走航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工业园区,车顶各种探头不停地忙碌着。在走航车的巡查协助下,执法人员发现一家企业附近出现VOCs高值。

随后,执法人员进入该企业对相关情况逐一核实,检查发现,该企业一车间内一名工人正在进行刷胶作业,但未在废气收集设施下进行。执法人员当即向该公司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企业立即改正违法行为。

“夏季臭氧污染形势严峻,运用信息化手段,能有效弥补人员巡查的不足,对污染物排查做到快、全、准。”黄河介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越来越重视科技手段运用,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卫星遥感、走航车等数智手段赋能,“技防与人防相结合、线上监测与线下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我省在污染防治问题的发现、交办、督办、处置、反馈机制上不断完善,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更加精准高效。

以大气非现场执法监管为例,依托智慧执法监管与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在线监测、视频、用电等监控点11950个,辅以高空瞭望、卫星遥感等160个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构建起5类问题分析模型,通过多数据交叉验证,实时预警环境问题,及时发现违法线索。

一竿子插到底,问题发现一个交办地方解决一个

“叮,叮……”“数据显示,这家建材公司‘违规’了”“立即核实!”

今年4月,省执法总队通过自动监控系统发现南充市某建材有限公司未上传数据,随即通过移动执法系统转交南充市生态环境部门调查核实。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根据转办线索立即进行现场核实,发现该公司涉嫌未按照规定安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且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执法人员立即固定证据,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置。

今年以来,省执法总队通过自动监控系统累计发送“预警”任务33574件。如何确保问题查清、弄明?各条执法战线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压实各级责任,第一时间现场调查核实,第一时间移交转办。同时,以“双随机”执法工作为载体,强化执法与监测的联动,推进检查对象原则上实现“百分百”测管协同。

在抓问题整改上,对发现的涉气污染问题建立台账,实施清单式管理,发现一个必须交办地方解决一个。此外,适时组织省内交叉检查、暗查暗访,重大案件提级办理,督促指导问题整改。对于问题多、整改不力的,还要采取通报、约谈、督察等措施,压实地方政府的领导责任,压实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压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确保压力传导到位。

在强化警示震慑上,及时对环境污染严重、损害群众健康、影响恶劣的涉及“两打”工作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督促企业坚决履行大气污染防治责任。

蓝天白云是人民群众最可感可触的生态“福利”。下一步,省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将继续发挥好主力军的作用,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将聚焦执法效能提升,以更实的措施保障质量,以更大的力度增强实效,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翻身仗”提供强有力的执法支撑。

地区四川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