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四川近零碳园区建设显成效

来源中化新网
发布时间2月前

  中化新网讯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和对外合作处、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评估研究中心共同发布《四川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进展》(以下简称《报告》)。自17个试点启动近零碳园区建设以来,在创新降碳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等方面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

  记者注意到,攀枝花格里坪近零碳排放园区是试点中唯一一家以煤化工产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进减污降碳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化工行业实施近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参考。为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园区建设完成了光伏发电入园和“光伏+微电网”等项目。为减少园区整体碳排放量,园区实施了交通运输低碳行动,目前已建成1座新能源货运汽车充换电综合服务站,内设10个快速充电桩和10个慢速充电桩,为装载机和货运车辆提供充换电服务;建成1座园区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场,新建1座综合能源站,设置加油、加气、充电、加氢接口,为不同类型新能源车辆提供多种能源供应选择。截至2023年底,园区充电桩覆盖率已达14.3%。此外,为夯实降碳基础,园区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碳排放管理服务。

  《报告》指出,近零碳园区试点建设虽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仍然存在建设进度缓慢、建设路径不明晰、建设模式单一、特色亮点不够突出、资金缺口较大、碳排放管理基础能力有待加强等挑战。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减排、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等重大关系,理清路径,找准切入点和抓手,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探索近零碳发展路径和模式。

  为此,《报告》提出5条发展建议。一是加强对标对表,加快推进试点建设。传统产业为主、实施低碳转型的园区,应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在关键工艺、重点环节实施节能减污降碳行动,优先选择具有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双重效益的技术,协同开展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二是拓宽资金渠道,激活低碳化投融资。积极抢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等重大机遇。三是强化统计核算,制定出台验收细则。分非工业型园区和工业型园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评价参数,合理设置不同指标权重。四是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低碳技术应用,鼓励园区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减污降碳共性问题研究,推动减污降碳耦合集成技术研发。五是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地区四川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