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乳业供应链绿色转型与低碳管理边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月前

由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绿色金融60人论坛、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碳中和专委会(筹)联合主办的乳业供应链绿色转型与低碳管理边会在北京平谷举办。边会以“碳足迹标准与评价体系的实践和创新”为主题,立足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实施,聚焦乳业供应链管理的先进实践,探讨涉碳标准与评价体系如何赋能企业识别低碳管理薄弱环节,推动产业链有的放矢开展应对行动,构建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

image.png

边会现场

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立成在欢迎致辞中指出,乳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关乎食品绿色安全和公众身心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关乎生态环保和气候变化。建立完善的碳足迹标准与评价体系,是推动乳业低碳转型的关键举措。碳足迹标准的制定和评价体系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识别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源,制定更加科学、精准的减排方案,从而推动供应链整体的绿色转型。史立成介绍,北京平谷作为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和北京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地,正在着重打造乳业发展新方向,将为乳业及其供应链践行低碳发展和绿色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明利围绕“畜牧业碳排放的减排潜力和路径选择”,介绍了畜牧业碳排放的测算方法,该方案使用最新IPCC参数,基于全产业链对不同畜禽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测算。王明利还展示了中国农科院开发的农业产业模型(CASM),对畜禽养殖在基准情景、日粮优化模式、种养结合模式和综合模式下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畜禽日粮、提升饲草产业、促进种养结合等可行的减排路径,为畜牧业碳达峰提供了策略方向。

中国农科院饲料所副研究员董利锋围绕“低碳牧场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低碳评价技术规范。该评价体系涵盖从饲料生产到奶牛养殖过程中的碳减排,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监控实现碳足迹的优化,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指标,并根据管理制度、碳减排与碳抵消行动、减排绩效、产品四个维度明确了打分标准。根据评分,牧场的低碳度可以被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反映其碳排放管理水平和实际减排效果。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管理系主任戴翰程介绍了“农食系统增效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围绕“大系统漫谈碳中和”展开讨论,指出全球碳排放格局的变化,从宏观角度强调了碳中和的关键举措,以及畜牧业的减碳前景和与发展的平衡。戴翰程同时强调,做好碳排放管理,中国有望在全球引领碳减排行动,促进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奶业分中心主任王蔚则详细介绍了“乳业及其供应链低碳发展策略”,分析了乳制品供应链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特别是奶牛肠道发酵带来的甲烷排放。王蔚提出,乳制品行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如低蛋白日粮、沼气发电以及数字化碳管理平台等,显著减少排放并优化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他还分享了京瓦中心在低碳发展中的成功实践,展示了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推动乳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证评价中心总经理助理、外联部部长、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刘璐以“面向乳制品行业的碳足迹实用性工具介绍”为主题,介绍了“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该平台由工信部发起,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建设,旨在为多个行业提供支持,通过信息技术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平台构建了生命周期工具和碳排放计算器,通过人工智能完善数据库,提升数据精度,以服务政府、企业及环保组织的碳排放管理需求。

蒙牛集团可持续发展总监李渊分享了企业“从牧场到奶厂的可持续实践”,展示了蒙牛集团通过“GREEN战略”在绿色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中的成功经验。该战略通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在绿色生产方面取得多项成就,包括多个工厂获得绿色工厂认证和碳中和认证。此外,蒙牛通过数字化工厂、节水政策、绿色包装和采购等举措,推动全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工作。同时,蒙牛致力于可持续农业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公益事业,打造负责任的产业生态圈。

最后,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现代农学院研究员解伟以“乳制品碳足迹评价技术通则建设”为主题,说明了乳制品行业碳足迹评估的标准和技术指南,涵盖从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功能单位定义到数据收集、碳排放计算和结果披露等多个方面。他强调,该技术通则为乳制品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和管理其碳排放,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本次边会还设置了两个圆桌对话环节,邀请业内专家分别围绕“乳业可持续转型中的痛点和行动建议”和“乳业碳足迹标准和低碳评价体系的应用展望”开展讨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谢杨、君乐宝集团北京办事处主任迟俊丽、贝因美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孔迎、永辉彩食鲜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姚振宇、商道纵横咨询顾问张佳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参加圆桌对话,深入探讨乳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就实际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议。圆桌强调了乳业供应链中从管控到清洁生产的协同管理,在政产学研用的结合下,如何推动减污降碳的政策落地。圆桌指出,乳业绿色低碳评价体系仍需要在顶层设计层面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绿色和低碳管理的融合。此外,嘉宾们还分享了乳制品行业在绿色生产中的成功实践,包括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工厂的绿色认证以及物流环节中降低碳排放的举措。然而,尽管一些企业已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进展,许多民营企业仍面临成本高企和技术投入不足的难题,例如在物流和仓储端实现规模效应和能源转型的挑战较大。在消费端,圆桌提到,低碳产品目前难以被识别且价格较高,导致消费者需求不足,进一步阻碍了低碳产品的市场化。牧场端的碳排放核算和减排方案依然不够统一,标准和工具亟待完善,影响了牧场的减排效果评估和收益回报的确定性。嘉宾们呼吁通过完善行业标准、推动ESG信息披露以及加强绿色标志的推广,进一步增强乳业低碳转型的可操作性和市场竞争力。中华环保联合会公益部副部长王甲佳主持了该场对话。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可持续消费与生产专委会秘书长独威,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认证评价中心总经理助理、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刘璐,中创碳投首席双碳官孟兵站、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农业转型主管李少欣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高级项目经理郑晓雯参与讨论。与会专家分享了乳制品行业在碳足迹标准化和低碳评价体系方面的进展与未来应用的广阔前景。圆桌指出,企业在碳管理中需要自我评价,识别生产中的碳排放薄弱环节,更加精准制定减排方案。圆桌强调了碳管理和标准指定的范围应涵盖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其中,政策引导至关重要,能够通过制定标准和认证机构推动行业发展。此外,圆桌讨论了资本市场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重要性,未来需要将更多资金引导至碳排放的非重点行业领域。当前,全球和区域层面的方法学仍然不统一,需完善标准,以帮助投资者识别绿色与转型活动。对话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研究员张浩然主持。

边会由北京市平谷区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指导,得到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商务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杂志支持。各方同意将密切合作,推动乳制品行业在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中持续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地区中国,北京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