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金华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周前

“之前已来过三次了,感觉这里环境非常好。这次趁孩子们放假,带他们来接触大自然。”今年国庆期间,带孩子再游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湿地公园的永康游客何美柔又一次发出赞叹。

履坦镇坛头湿地公园屡被赞叹,令游客频频打卡的背后,是武义县以深化自然地保护监管改革为牵引,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护美金山银山,做大金山银山,将山水优势转变成经济胜势。近日,第五批浙江省生态环境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公布,《武义深化自然地保护改革  激活山水共富引擎》榜上有名,为金华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不断擦亮生态成色,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背后的“金”创意

对金华义乌市苏溪镇立塘村党支部书记金喜龙来说,每周例行巡河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每次走在河边,他尽心尽责完成巡查,细心检查河道整洁度,查看上游有无污水偷排。

“我每次巡河,都要拍照上传到河长App上,我开玩笑称,这是每周雷打不动的打卡。”金喜龙表示,河长制不仅让河流有了责任主体,解决了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还提高了临河而居百姓的环保自觉。“以前河道没人管,有的村民往里面丢垃圾。现在有‘河长’监管,有巡查员巡视,这种现象基本消除了。村里人不仅开始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行为,而且碰到陌生人向河道扔垃圾也会主动制止。”

像金喜龙这样的河湖长,金华市有3200多名。另据了解,除“官方河长”外,金华市各种民间护河组织还有很多:共青团组织“河小青”巡河,妇联成立“巾帼护河队”,企业组建了“企业河长队”……初步统计,这样的民间河长当地共有7000余人。

为管好“一汪碧水”,金华市近年来还打造了河湖长制数字管理平台。打开平台,全市河湖长数量、履职情况,巡河发现问题统计、整改进程,以及河湖健康状况等数据一目了然。

金华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河长制推行后,金华市水环境实现历史性好转,基本清除了“黑、臭、脏”的感官污染。数据显示,2013—2023年,金华全市47个地表水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比从不到35%提高到100%。

看过金华的好山好水,翻开金华污染防治中的“改革经”,像河长制这样好用管用的法子不胜枚举。

2021年,推出固废“一件事”数字化应用。“长期以来,企业面临固废处置渠道不畅、贮存和处置成本高等难题。”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在固废“一件事”应用上搭建了一个“固废超市”,产废企业在线寻找处置企业,固废交易变得如同网购一样简单。

此外,金华还大力推动地方特色产业治理。“世界五金之都”永康采取源头削减、过程精细化管控、末端高效治理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建立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2019年至2022年,永康市VOCs排放总量下降60.5%,获评浙江省清新空气示范区。

“双碳”行动路上的“金”点子

走进金华市武义县王宅镇吴山下村,村口田野上的两个“集装箱”特别显眼。原来,这是吴山下村与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开发的“零碳智慧种植舱”。

吴山下村是浙江省第三批“低(零)碳”村试点。村委会副主任葛永根介绍,“零碳智慧种植舱”可移动,采用立体种植方式,和普通种植相比,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提高15倍。舱内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水分、肥料全部采用物联网操控,节水效能达到95%。种植舱使用的能源全部来自于箱顶的光伏系统。

吴山下村的“低碳”招数不止于此。据了解,全村建造了1800多平方米的数字农业智慧大棚,利用大数据、云技术智能管护,减少碳排放。此外,通过有机肥应用、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举措,村里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已达1097吨。

吴山下村建设“低(零)碳”村只是金华推进“双碳”行动的实践之一。近年来,金华深入实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居民生活、科创等“6+1”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工厂58家、绿色低碳园区3个,入选省级“低(零)碳”试点乡镇(村、社区)133个,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8个。

一批深入实施“双碳”行动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义乌市打造赤岸镇绿色循环产业园,形成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三废”协同处置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双循环”发展模式,促使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年均下降17.7%,每年减少碳排放40万吨;东阳市横店镇探索影视业摄影棚“光伏+”模式,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打造“绿色”摄影棚,实现棚内拍戏、棚顶发电;兰溪市投入资金4.24亿元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改造后,相同产量下,二氧化碳减排约1.6%……

“双碳”行动深入开展,不仅带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还造就了新风景。如今在金华,浙江华川深能环保有限公司成为网红打卡地。走进公司厂区,游泳池、图书吧、生态湖等景观相映成趣。然而,这里的真实身份却是垃圾处理场,每年“吃掉”100万吨生活垃圾,“吐出”电能、热能、蒸汽能,减排二氧化碳二十多万吨。

金华市民季女士参观厂区后,不由感慨:“这里和我印象中的垃圾处理厂完全不同,一点都看不出脏乱差,简直像个景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金”招数

步入金华市磐安县安文街道花溪景区,不仅可以欣赏千年流淌的平板溪、满目青翠的山林,游道边树木上挂着的生态鸟屋,也是格外吸睛。

行走期间,潺潺流水,青青山野,湛蓝天空,啾啾鸟鸣,让金华市民曹贤妹流连忘返。一直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她抬头看着鸟屋,不禁感慨:“我们的城市不仅山青水绿空气好,原来对野生动物也是照料有加。”

民众的赞叹缘自金华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不断创新实践。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国全会均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奏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强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金华一直致力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探路先锋。

2021年5月,金华磐安县被确定为浙江省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试点县。2024年4月,为期3年的建设通过评估。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通过16个重点项目试点建设、25项友好城市评价指标持续提升,磐安初步建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市,这对全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以点带面,全域推广。在磐安试点基础上,金华全域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建设,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重点任务,梳理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分工,持续加强部门、县(市、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力度,全面构建协同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推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格局,共建成了“熊猫猪猪”两头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浙江优尼家生物多样性体验地等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两个,市级生物多样性特色体验地20个。

在一项项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的不断推进下,金华生物多样性城市建设成效初现。据新一轮本底调查,金华发现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中华穿山甲、黑麂、豹猫、银缕梅等80多种珍稀濒危物种,其中植物新种10个、昆虫新种5个、浙江新纪录物种15个。

护美绿水青山出新招,实施“双碳”行动推新法,保护生物多样性举新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创新的主题贯穿始终,金华也是一直以改革创新为牵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入新境界。”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金华将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攻坚,在污染防治攻坚上系统施策,在“两山”转化上示范引领,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探路先行,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系统谋划,在体制机制改革上纵深推进,着力打造更多具有金华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地区中国,浙江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