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积极探索发掘自然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突出抓好降碳产品方法开发、市场运作机制、碳排放刚性约束和减排激励制度等体系建设,闯出了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和碳资产化改革的“河北路径”。
降碳产品方法学体系初步形成。河北省在原有森林固碳等降碳产品方法学基础上,从生态固碳、生活低碳、生产减碳等多方发力,初步构建起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降碳产品价值标准化核算体系。2023年以来,河北省先后印发了海水养殖双壳贝类、承德草原等生态产品项目方法学,抽水蓄能电站、地源热泵等降碳产品方法学,碳捕集、公转铁、氢能重卡等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方法学总量达到24个。开发领域向农业、交通、工业等多领域拓展。
降碳产品项目储备丰富。河北省组织各地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积极利用现有方法学,加快降碳产品项目开发,进一步丰富项目种类、拓展开发区域,提升开发质量。2023年以来,新开发赞皇县虎寨口国营林场、昌黎县海水养殖双壳贝类、雄安高铁站分布式光伏等降碳产品项目。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降碳产品项目开发26个,核证总规模达到近700万吨。
价值实现规模和领域持续扩大。2023年,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在承德举办全省第4批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集中签约仪式,挂牌降碳产品拓展到了草原、湿地、海水养殖贝类、景区碳普惠等众多领域,摘牌单位包括钢铁、焦化、玻璃、水泥等行业30家企业,共实现37万多吨降碳产品价值转化2600余万元。截至目前,河北省累计交易130多万吨,实现价值转化7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