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今年两会,“核圈”代表、委员重点关注哪些议题?|两会话“攻坚”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6月前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天下午刚刚在北京闭幕,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也于昨日闭幕。记者注意到,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核与辐射领域的代表、委员结合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话题,积极为核能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那么,“核圈”代表、委员们重点关注哪些议题?提出了哪些建议?

核电急需一张绿色“身份证”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联合其他13位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核电纳入我国绿色电力体系的提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提交了《关于推进核能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两位委员都将关注的目光聚焦核电加速建设中那张缺少的“绿证”。

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它是可再生能源的一张“电子身份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

“但是,在当前绿电交易、绿证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中,核能的绿色低碳价值尚未被认可和明确,未来仍需进一步推动核能全面纳入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从而加快核能促进我国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卢铁忠表示。

为此,他建议在“双碳”配套相关政策体系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核能的绿色低碳属性,将核能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率先向核电电力用户颁发绿色电力消费凭证,向核能发电企业颁发绿色电力证书,为核电提供绿色低碳属性的权威证明,同时通过国际合作,推动核能作为低碳能源消费的国际互认,帮助出口企业树立绿色形象以及应对碳关税提供支撑。

杨长利在采访中表示:“从我国国情看,碳减排任务更加艰巨,将核电纳入绿色电力体系是实现能源消费侧和供给侧协同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为核电的绿色低碳属性提供官方证明,实现绿证对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全覆盖,还能满足市场用户购买需求,充分发挥核电在全国减污降碳中的重要作用。”

在核能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那么在核能领域,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卢铁忠认为,关键还是要在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围绕工业以及人类生命健康需求,探索核能多用途利用,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表示,核能领域高温气冷堆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领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方向。

据了解,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营的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于2023年12月6日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同方股份董事长韩泳江认为,我国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核技术应用产业一直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推动新产业培育的重要助推力量,代表高端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到高级水平的重要标志性产业。他建议持续强化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统筹,提升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前瞻性和方向性。进一步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及投入,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级。

加快推进核能多元化应用

提及核技术,人们印象里往往会想到核电站。如今,多元化发展也成为核能的生存之道。食品保鲜、农业育种、公共安全、核医疗、科学探测……今年两会,也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快推进核能的多元化利用。

“加快推进核能供热、海水淡化、制氢等多元化应用,推广利用存量核电供暖、供热改造,推进核电建设与城市供暖、工业供热等统筹规划,促进核电与化工等大型用热产业融合发展。同时,以替代存量燃煤为目标,加快推动小型堆清洁供暖、工业供热示范,加快建设适应小型堆发展的法规标准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

同时,有两会代表将目光聚焦核能医疗领域。目前,质子重离子肿瘤治疗技术利用高能核射线束,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爆破”,使更多的肿瘤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詹文龙举例道,我国重离子高效精准放疗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实现了其他放疗不适用的约25%恶性肿瘤的放疗。他建议,将重离子治疗分步纳入医保,分档按缴纳比例部分纳入医保,拓宽保险范围。这样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效重离子精准放疗行业发展,也能对银发经济提供有效支撑。

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抓住国际核电发展新需求

今年,代表、委员们也延续往年议案、提案,继续呼吁设立国家“核科学日”,营造全社会知核拥核的发展环境。

1958年9月27日,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生产为代表,我国核工业逐步发展壮大,铸就了“两弹一艇”的惊世伟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中核检修焊工师延才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普及核能知识,铭记核工业创业初心。让公众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教育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继承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加快核能领域国际合作,也成为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抓手。核电产业位于全球制造业的顶端,具有较高的科技溢出、投资拉动和清洁降碳作用。经过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部署实施,我国已形成了完整且自主可控的现代核电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投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明弹认为,我国作为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规模最大的国家,可以立足我国核电产业优势,抓住国际核电发展新需求、新机遇,通过组织国际交流和经验分享,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国和一号”等我国先进核电型号“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发挥我国核电力量,巩固提升我国核能、核电的国际影响力。

地区中国,北京,上海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