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以生态环境数字化提升环境治理水平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周前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多地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推进生态治理,既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监督治理一网统管、行政运行一网协同”的水平和效能,以“数据多跑路助力群众少跑腿”,实现了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和政府运行协同高效。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起步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有:

一是生态环境数字化前瞻性不足,基础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全方位、智能化、精准化的生态系统感知能力。二是生态环境资源数据体系还不够健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不足。三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污染溯源解析等监测数据系统尚未建立。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正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加快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推动生态环境服务、监测、监管、决策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化,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一是构建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综合遥感、走航、无人机、地面站点监测等环境监测手段,依托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化集成平台,实现对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生态环境指标实时动态监测,做好人类行为与自然现象的生态风险监测评估,实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与调控,为生态环境智能监管、科学决策、社会服务提供真、准、全、快、新的“一套数据”基础。

二是推动生态环境大数据汇集交流。全面汇集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污口、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等环境数据,强化同自然资源、水利、气象、能源、农业、林业、交通等领域的数据联通,推动多源数据融合,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精准治理、整体改善。

三是提升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决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潜能和价值,提升统揽全局、监测感知、预警预报、形势分析研判、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和监管执法能力,把数据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用数字化技术助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打造数字化绿色生活新场景。依托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碳排放感知、碳足迹追踪等数字化手段,开展重点行业、产业、园区等碳排放监测,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倡导数字化绿色化生活,打造绿色低碳社区。引导公众树立数字化绿色思维方式。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生态环境局汉台分局

地区中国,陕西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