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快递包装是解决快递行业一次性污染问题的良策,行业内多家企业也在不断推出新类型的循环快递包装,期望通过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10月9日是世界邮政日,环保机构“摆脱塑缚”以此为契机,就可循环快递包装推广的最新发展现状、应用场景如何扩展等问题对可循环快递包装链路相关方进行了解。调研发现,面向商业端的可循环快递应用更普遍,而面向消费端的可循环快递应用还暂未突破试点阶段。链路相关方表示,目前的回收方式并不利于循环快递包装的规模化应用,亟需形成一个全行业的回收体系,并配套建设更加高效的回收设施。
政策密集出台,推动可循环快递包装快速发展
近年来,快递业务量迎来飞速增长,一次性快递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也与日俱增。快递物流包装,是一次性塑料包装的使用“大户”,也是物流企业减塑的重要“战场”。随着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深化,快递的绿色化加快发展,尤其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可循环快递包装这种新模式逐渐发展起来。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首次强调“积极推广可循环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同年年底,发改委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提出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应用规模目标,要求“数量在2022年达到700万个,2025年达到1000万个”。
2023年,国家邮政局重点实施绿色发展“9218”工程,提出新目标,明确“2023年底前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的邮件快件达到10亿件”。同年年底,发改委、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发布《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又提出目标“到2025年底,同城快递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比例达到10%”,对可循环快递使用的情景及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
“此目标在2020年侧重快递循环箱应用个数的目标基础上,又进一步强调了循环快递包装的利用率,利于加快推进快递循环箱的落地应用。”摆脱塑缚”快递减塑项目经理陈艾佳告诉记者,文件中还多次提及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鼓励设置可循环快递包装回收设施。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全国各大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快递可循环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持续投入可循环快递包装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比如:顺丰自2015年推出第一代冷链保温箱后,积极推进循环包装容器的创新研发,开发出适合19种场景的系列包装,2023年顺丰投放冷运循环箱约4000个,循环围板箱3万余个,“丰多宝π-Box”循环包装箱超129万个,累计循环使用次数达2000多万次。
同样,拥有自建物流体系的京东,在2015年推出了冷链保温箱后,也坚持常态化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箱,2023年其使用循环箱达99.7万个,累计循环使用次数达7000多万次。
面向消费端的可循环快递应用暂未突破试点阶段
可循环快递包装的持续推进,加速了快递包装的“绿色革命”,紧随着,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新类型的循环快递包装也在不断涌现。
如:物流中转环节有循环编织袋、医药运输环节有温控循环箱、冷链运输场景有循环保温箱、大件运输场景有围板箱和蜂窝板箱、高端场景有循环礼盒等;面向普通消费者场景,还有顺丰的丰多宝π-Box和京东的青流箱等。快递企业根据不同场景需求,通过不同产品的设计,降低包装耗材,提升运输效率。
“从可循环快递包装链路相关方反馈的实施情况来看,面向商业端的可循环快递应用起来更简单、普遍;相比之下,面向消费端的可循环快递应用还暂未突破试点阶段。”陈艾佳告诉记者,因为前者场景封闭性更强,发件方和收件方更固定,可循环快递往往会在工厂、组件厂、仓库之间流转使用;而后者因为循环快递的回收环节还没打通,快递企业反馈难以解决对回收成本及回收难度的顾虑,需政府进一步支持。
京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2021年,在《关于组织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的指导下,京东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尝试了循环快递箱试点工作。“学校有一个好处,基本不需要把快递送到宿舍,而是在驿站进行取件、拆包,所有箱子都会留在驿站,不需要人员上门进行回收”。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但这依赖于学校这个特定场景,其主要靠第三方(驿站)的回收能力,试点难以大面积复制。
如果想摆脱特定场景,在生活常见场景(住宅、办公楼、商业集群等)应用循环快递,将会增加成本:快递员在送货时需考虑如何取回。如果收件人能当面签收取出货物,快递员就能把快递箱即刻带回;但收件人无法当面签收时,需快递员多跑一趟专门去取。
“这对快递员和收件人都有一定要求,不仅人力成本高,循环快递箱损坏、丢失的风险也高。”京东相关负责人说道。
由此可见,目前的回收方式并不利于循环快递包装的规模化应用,亟需形成一个全行业的回收体系,并配套建设更加高效的回收设施。对此,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段华波提出,可以成立专门做回收的主体——该主体可由行业协会牵头,有了全行业能共享的、健全的回收体系,能实现可循环快递包装的投放和回收,就能够降低成本。
推进全行业标准化提升,助力可循环包装大规模使用
作为一次性快递包装的绿色替代方案,可循环快递箱帮助行业加速绿色转型,其需要规模化应用,才能将价值更大化。而要想进一步推进可循环快递箱的大规模使用,政府、行业和消费者的努力缺一不可。
目前,业内呼吁政府帮扶的声音不断。顺丰相关负责人指出,希望政府出台明确的激励政策,企业达到政府要求后,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的扩大应用规模;京东相关负责人同样提出,希望政府能建立奖惩制度,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应用有更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如果可循环快递包装既便宜又好用,企业肯定会自驱用起来的。”顺丰相关负责人表示,但基于企业现在面临的经济压力,他们很难将资源都倾斜给可循环快递包装,因为前期投入成本非常高、管理难度也大,循环管理系统建设、物料投放调拨运维、研发试错创新成本等都是需考虑的问题。如果政府能给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企业平摊成本,企业就有推广的底气和动力。
其次,推进可循环快递应用需要全行业的标准化提升。《快递循环包装箱》推荐性国家标准已于今年6月正式开始实施,通过标准让全行业做到规格统一、选材统一,这固然是一大进步,但京东负责人指出,整体运营模式的标准化和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共用更为重要,循环快递箱的推广需打破当前快递企业各自使用自家包装的局面,让循环快递包装实现能被不同快递企业共用,提高包装循环效率,这需做好整个快递体系的循环模式和能力建设。
致力于绿色循环包装产品的灰度环保负责人也强调了建立标准化的重要性,“比如,十多年前,不同品牌手机的充电口都不一样,但现在基本都在使用Type C。标准化将促使全供应链的成本节约。快递行业也一样,如果国家每年能对标准化产品的占比做指标性要求,或许能达到推广可循环快递的效果。”
最后,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提升同样重要。京东相关负责人反馈,目前可循环快递包装的应用容易受到消费者投诉,尤其是涉及生鲜和高价值货品的快件,“比如,我们把手机连带原包装盒送到消费者手中时,他们会质疑贵重的物品为何用这么简陋的包装,怀疑货品被调包”。因此,京东只能停止在高价值货品领域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或需培训快递员采取一定的话术解释、宣传。
可循环快递包装链路相关方表示,为让更多人了解可循环快递包装,还需政府进行宣导,让所有人都有意愿主动参与这样的循环场景,主动选用、积极归还可循环快递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