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助力乳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1年前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提出“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乳制品营养强化”等5项建议,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国民营养健康贡献力量。

f449eab7cfdae35097e03cd6ff83b7fe_.jpg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史玉东告诉记者,“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标法体系协同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当前,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乳业的降碳正在向“链”的方向纵深推进。“链”是指打造乳制品全产业链的碳中和。一杯牛奶的碳足迹,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原奶运输、加工处理、牛奶灌装和储运销售等众多环节。目前,中国每公斤标准奶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已达到世界较好水平。在这过程中,科技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蒙牛乳业曲靖工厂为例,曲靖工厂是我国乳业首个实现国际、国内双认证的“零碳”工厂。从上游牧场、中游制造再到下游物流,每个环节都以对环境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绿色生产。

在上游,牧场端是乳业生产链当中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占比超90%,是推进乳业减碳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蒙牛通过调整饲料成分和牛群结构、实行粪污循环管理系统、提升能源效率等方式,碳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部分牧场甚至低于海外发达国家。目前,蒙牛的规模化牧场已经100%开展粪肥还田、“牧光互补”绿电自用。

为全面保障乳业产业链安全,蒙牛先后实施了“136”工程、五大保障举措、价值共享等多项措施,带动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健康发展。2023年,蒙牛更是启动“五大纾困行动”,通过“技术服务、采购降本、金融支持、政策帮扶、党建共建”多措并举,为农牧民纾困解难,持续助力合作牧场稳定经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史玉东指出,当前,我国推动乳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技术、新工艺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足,创新产品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产品加工不足,现有标法体系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协同等。

对此,他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畅通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路径,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业技术革新。一方面,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符合中国乳业国情的乳成份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产业化技术与实现路径;另一方面,要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食药物质的乳制品、适合国人口味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东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食药物质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地区中国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