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潍坊高新区生态环境部门的帮扶推进,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节省了时间和成本,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在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向龙高兴地说。
据了解,该公司第三代半导体封测项目是潍坊市重点项目,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先进,市场应用空间广阔。
为推动项目快速上马,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派出专员主动上门、提前介入,在项目审批、指标调剂等方面实行“一对一”精准服务,指导解决环评报告编制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大大提高了审批时效。
图为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工作人员在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场帮扶,助力重点项目快速落地。董若义摄
“超前服务、极速审批、持续帮扶”,这是高新分局当好企业发展“金牌店小二”的制胜法宝,也是潍坊市生态环境系统牢固树立服务思维,推动好项目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激发经济新动能、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邹晓东介绍,近年来,潍坊市坚持以“新”促“新”、向新向绿,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创新思路,先后出台生态环境服务发展“25条措施”、服务企业“27条措施”,首创“一企业一目录、一清单一联络员”制度,对重点项目“全员包靠”“全程服务”,举全系统之力保障重点项目落地,助力企业绿色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重塑传统产业,引领踏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在山东鲁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铸造车间,记者看到企业引进的丹麦迪砂生产线正不停运转,从下料到出件全程实现智能化控制,生产线从原来的“小地摊”,一跃成为国内行业技术最前沿的铸造车间。车间工人由原来的200多人,大幅降至80余人,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每小时300型提升至每小时580型。
铸造产业是潍坊市的传统支柱产业。据了解,潍坊市现有500多家铸造企业,备案产能高达1070万吨,年产量约占全国的6%。担负如此铸造业体量的潍坊,正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塑铸造产业结构,率先实现绿色、集约、高效发展。
鲁源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所在的坊子区,是全国主要的沟槽管件铸造产业基地之一。过去,行业企业走的是高能耗、装备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的粗放发展路子。经多方考察,公司总经理张训决定淘汰所有的工艺设备,耗资近6000万元上马国际最先进的丹麦迪砂线。这看似掏空家底的大胆行为,在他看来,是为企业未来发展铺路奠基的“壮士断腕”。
张训告诉记者,转型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因为设备的价位很高,但是结合铸造产业的整体形势,眼前的效益只是短期的,要想长远发展,就只能从设备工艺升级上要效益、要产量。
再心疼也得拆!不到一年时间,一座代表当时国内行业技术最前沿的铸造车间从拆除的厂房间拔地而起。转型涅槃换来的是产量效益近乎质的跃升,仅一条丹麦生产线,就为企业带来了高达3亿元的年产值,在当时同类企业产品合格率仅有八成多的情况下,鲁源却达到了99.9%。
图为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坊子分局工作人员现场了解企业新型生产线生产运行情况。董若义摄
随着鲁源等业内龙头的率先转型成功,一场围绕“绿色、集约、高效”的铸造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在当地全面打响。
潍坊市坊子区出台了《加快全区铸造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3个方面37项行业标准,采取“一企一策”,历经两轮改造,原有300多家企业降至如今的79家,虽然面上看似做了减法,但产值效益实现了连续三年20%以上的增幅。目前,以坊子区为中心的沟槽管件产业基地已成为全国沟槽管件产品的主要产地,传统铸造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以坊子区铸造业改革为试点,潍坊市先后出台《潍坊市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针对性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铸造企业整改提升验收标准,在全省率先出台行业转型意见、发展方案和产能置换操作细则并率先建设铸造产业园区,将“散乱、粗放、落后”脱胎换骨为“集约、绿色、高效”,推动铸造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探索形成了可复制、易推广的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未来,潍坊市将持续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园区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优质企业培育、数智转改等八项重点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铸造产业集群规模达到500亿元,建设全国一流的绿色智能高端铸造产业示范基地。
打造“环境医院”,凝聚环保产业集群动能
潍柴(安丘)材料成型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柴油机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及部分液压产品的铸件公司。在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走航监测时,这家公司不定时地出现走航高值,企业有关负责人甚是苦恼,遂向安丘市北方环境医院求助。
北方环境医院派出专家,全流程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针对企业无组织废气管控提出意见建议。在环境医院指导下,企业在大、中件线浇注段现有侧吸的基础上,实施浇注区域全面封闭,有效收集浇注产生的烟尘,让该区域无组织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该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已获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重污染天气期间可自主生产,实现以高水平环境保护推动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环境医院”模式是安丘市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产业发展和链条构建,以节能环保园区为载体广泛吸引各种要素集聚的新战略。
过去,安丘市一直荣居“江北最大的玻璃钢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玻璃钢产业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的问题日渐凸显。为推动玻璃钢行业转型升级,当地做出“推动转型与坚决关停”两措并举的发展决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忍痛关停玻璃钢企业900多家。
关上一道门,就要重新打开一扇窗。鉴于玻璃钢产业以生产环保设备为主体,安丘市坚持顺势而为、向“新”而生,引领企业转身进军节能环保产业,全市成功转型节能环保企业200多家,产业涵盖了脱硫脱硝、消白雾、传热换热、粉尘治理、环保材料、水体治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逐年攀升。
为更好地引领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以来,安丘市委、市政府提出 “环境医院”理念,规划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通过与山东省环科院、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院、江苏宜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山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著名“环境医生”合作,探索形成环境问题“初步诊断→精准检测→制定方案→设备生产→解决问题+日常运维”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和集聚高地,获评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十大特色园区”。
“一手抓环境问题解决,一手促环保设备应用,这是我们环境医院的努力方向。”安丘环境医院有关负责人姜小斤介绍。
得益于环境医院的诊断助力,天天(山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尝试开展了磁悬浮节能电机设备更新应用、热泵余热回收循环利用、工艺水回收循环利用等大量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推动公司电耗指标降低20%以上、气耗指标降低50%以上、水耗指标降低40%以上,在能源减量化的路子上成功减负,引领产业链大步迈向新质生产力。
山东盛宝集团脱胎于玻璃钢制品企业,依托环境医院的环境治理技术力量后盾,迅速拓展产业模块,在烟气脱硫、脱硝、脱白、湿式静电除尘(雾)器、布袋除尘器、VOCs废气治理等环保设备制造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内知名的绿色环保制造企业。
“缺什么补什么、哪里弱强哪里”。奔着这个方向,安丘环境医院全力整合产业资源和技术力量,推动园区企业在智力、技术、市场、信息、资金等领域全要素同步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链条,横向打造集群式产业发展新格局。
目前,园区内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消白雾领域的市占率已超过70%,汶瑞机械(山东)有限公司造纸制浆洗选漂及碱回收装备市占率已超75%,天洁、恒科、旭能等企业特色独具,领军业内,全市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已实现营业收入近百亿元,走上了蓬勃兴旺的发展快车道。
践行“双碳”战略,“借光生金”让盐碱地变聚宝盆
一排排风电机组整齐列阵,蔚为壮观;一片片光伏板点缀茫茫田野,熠熠生辉……在潍坊市滨海区,一个个新能源产业项目接踵推进,处处涌动着快建设快发展的澎湃热潮。
图为潍坊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光伏发电项目。资料图片
潍坊市滨海区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是山东海化集团等企业践行“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14公顷,依托山东海化盐场制卤区,采用“板上发电+板下制卤”相结合的模式,既节约了土地,提高了盐碱滩涂的利用效率,又实现了绿色发展,一举多得。
“项目年发电量可达4亿kWh,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3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5万吨,不仅实现盐光互补,还做到了技术水平领先、减排效果突出,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山东滨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张少华介绍。
记者了解到,滨海区拥有480平方千米的海域和60千米海岸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453小时,具备发展光伏风电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借光生金”,让盐碱地变成聚宝盆。近年来,滨海区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加快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阳光新能源、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绿电产业园”,带动新能源产业集聚成势。
目前,滨海区已累计聚集滨阳新能源700兆瓦光伏发电、渤海湾港潍坊中港区分散式风电、风光储智慧能源基地等10个新能源项目,6GW装机容量纳入全省布局,初步构建起从光伏发电、绿电输送、储能电站,到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以及绿氢炼化的全产业链条。预计到2026年,全区新能源产业总产值将达到30亿元以上,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重、亮色更显、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