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专访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区域合作是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的关键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3月前

目前亚洲国家在空气治理方面还面临着哪些挑战?区域合作为何成为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的关键?又该如何推进区域合作,守护共同的蓝天?9月14-15日,2024年北京国际大都市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论坛在服贸会期间举办,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lean Air Asia,简称CAA)执行副总裁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Glynda Bathan-Baterina)女士在主论坛上作主旨发言,并围绕上述问题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执行副总裁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女士


中国环境报:目前,亚洲国家在空气治理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亚洲清洁空气中心长期追踪与研究亚洲空气质量状况,并定期发布相关报告。

我们注意到,亚洲地区PM2.5浓度水平整体虽然有所改善,但目前仍有很多亚洲城市仍普遍暴露于较高浓度的PM2.5污染,给人群带来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截至2022年,在研究关注的849个亚洲城市中,仅有2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可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5微克/每立方米);超过九成的亚洲城市的年均NO2浓度,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10微克/每立方米)。我们还发现,交通排放是亚洲多数国家和地区空气污染(PM2.5)的首要来源,沙漠沙尘对亚洲中西部地区的空气质量起着重要影响。

此外在很多国家及其城市,污染监测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监测站数量不足、监测指标也不够全面。亚洲地区亟需建立更加全面的排放清单,除了全国层面的大气污染来源分析,还需要更多针对不同城市的清单、模型分析及来源解析研究,以及需要开展更加全面的环境影响指标、可持续发展评估等。


中国环境报:在您看来,为什么说区域合作是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的关键?

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亚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很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和机动化的进程之中,同时却也面临着空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巨大挑战。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修订和发布的《全球空气质量指导值(2021)》要求,亚洲地区仍需要持续努力改善空气质量,尤其是那些距离指导值目标差距较大的城市。

在此过程中,让更多国家、城市向大气污染治理卓有成效的国家和城市借鉴参考其政策、计划和做法,同时让先行国家和城市向其他亚洲国家分享他们在减少空气污染、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经验和认知,则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需要深入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这是支撑亚洲区域实现清洁空气的关键。

北京市在过去多年采取了一系列清洁空气政策与措施,在大气污染科学治理方面的成效可以说是有目共睹,也因为其在亚洲城市中的突出成绩两度获得清洁空气夏港奖。比如,北京建立了全面而广泛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而系统化的先进监测网络在亚洲很多地方都是缺乏的。很多亚洲城市知道问题所在后,迫切需要更多解决方案,也很期望能够汲取北京的成功经验。通过区域交流,可以让更多亚洲国家借鉴“北京蓝”的经验、借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这是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作。CAA在今年启动了亚洲清洁空气区域交流网络计划,促进亚洲国家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对话与合作,我们期待、也相信中国城市能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环境报:为推动区域合作,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环保公益机构可以做些什么?

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的愿景是“改善亚洲区域空气质量,减缓气候变化,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以此为目标,我们长期在亚洲各国开展针对空气质量管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政策研究、能力建设、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工作。

2001年成立以来,我们已在中国北京、印度德里设立了办公室,目前正在雅加达建设印度尼西亚国家办公室,在马来西亚、越南、尼泊尔等多个亚洲国家建立了合作网络。为进一步推动区域交流与合作,我们每2年举办1次“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Better Air Quality Conference,简称BAQ大会),帮助面临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挑战的国家和城市识别适合各自国情的减排和发展路径,并采取科学、有效的行动。在过去20多年中,BAQ大会持续吸引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企业、NGO、媒体等多个相关方的参与,会议议题覆盖与空气质量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多个关键行业和领域,为实现亚洲清洁空气带来了诸多宝贵经验。


中国环境报:面向未来,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守护共同的蓝天,您有哪些建议?

格林达·巴坦·巴特里纳:区域合作是实现亚洲清洁空气的关键,在大气治理方面有着先进经验的国家和城市,可以分享他们在空气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促进亚洲区域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我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国家和城市间的管理经验与科技成果交流。通过专题研讨、培训与访问交流等活动,使亚洲相关国家和城市的空气质量管理部门代表以及支持政策制定的研究技术人员,更深入地了解空气污染的科学问题与治理经验,以及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协同应对与综合解决方案。

其次,要加强协作网络建设。通过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科技博览等多种方式,促进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国际机构、产业与行业代表等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从而在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挑战方面做出协同努力。

此外,还要采取切实行动,实现知识向政策的转化。基于交流与协作,国家和城市的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制定和实施基于科学的、成本有效的治理政策和措施,促进减污降碳协同领域的知识向政策转化,最终减少地方、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空气污染和碳排放。

其中,中国经验尤其值得关注。基于中国在清洁空气与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绩,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也希望通过更多、更好的方式,将中国地区和城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实践应用传递给亚洲其他国家,帮助更多国家加快空气污染治理和气候变化应对的步伐。

地区中国,北京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