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于《环境教育》杂志2024年6月刊——
南京市遵循生态文明教育规律,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用生态文明教育的新作为,提升美丽南京的新“颜值”。
当前,绿色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时代背景和要求在变化,生态文明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近年来,南京围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实践能力等基本目标要素,遵循生态文明教育规律,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优化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用生态文明教育的新作为,提升美丽南京的新“颜值”。
从自然教育入手感知生态世界
大自然是一本丰富多彩的生态学习的“活教材”,自然教育是向自然学习,汲取自然智慧的生态学习活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大自然,可以把感官打开,去体验、观察、探究自然。公众不仅要关注周围的非生物环境,还应关注环境中的树木花草、飞鸟动物等生命,了解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认识“生态跟我的关系”。国内外的生态环境教育经验显示,自然教育是治愈“自然缺失症”,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提高环境意识和生态素养的有效方法,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教育。
南京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江河湖泉汇于一身。结合地域特征,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南京把自然教育做得有声有色。推出了《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南京生态名片系列丛书》《自然笔记作品集》等科普读物以及文创产品,打造了“自然小课堂”等自然教育公益品牌。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大型国家级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近年来,南京市整合紫金山天文台、紫金山昆虫科普馆、紫金山森林科普馆、南京中山植物园等室内科普场馆以及室外研学场地,开展了“听大树讲故事”“物候观测”“夏夜观萤”“秋季观鸟”“林深见鹿”等主题研学活动,深入引导青少年探索自然、融入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南京市力学小学(力人校区)紧邻长江,学校致力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的微笑精灵”——江豚保护,通过开发课程、进行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在参与江豚保护中提高了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自然教育的普及,使长江江豚、石臼湖小天鹅、震旦鸦雀、中华虎凤蝶、秤锤树等本土野生动植物成为南京人的另一个“朋友圈”。
用生态人文教育涵养生态友好价值观
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在于生态知识的普及,重点在于人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习得。要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由环境保护意识向环境友好意识提升,从以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中心的价值观向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中心的价值观转变,把生态友好这一新的伦理理念种在心里,离不开生态人文文化的熏陶和滋养。生态人文教育活动可以让人们在多元价值观中明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学会在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之间做出对生态最友好的选择。
南京市的生态人文教育从深入挖掘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生态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入手,运用互动型、公益型、创意型、节庆型、体验型、倡导型等公众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活动,传播生态伦理、生态文学、生态艺术、生态管理、生态经济等人文生态观念,以文化人,重塑人们的行为模式。南京把生态友好价值观列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和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语文、地理、科学等多学科课程标准中。南京森林音乐会、南京江豚音乐节、南京首部儿童环保公益微电影《假如地球没有明天》、南京年度“最美生态环保人”评选等一系列文艺宣传和树立典型活动,成为传播生态友好价值观的生动文化和榜样力量。
让实践化的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知行合一
深化生态文明教育,要在知行合一上狠下功夫。人的生态文明素养由“知”和“行”共同组成,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现实的情况常常是孩子们知道怎么做,却在行动上做不到,或者是在学校可以做到,到了家里就做不到。知行不一的难题如何解决呢?实践锻炼法是促进受教育者知行转化的催化剂和重要路径。实践化教育能让青少年在各类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在活动中产生共情和同理心,形成道德动机和道德意愿,引导人们自觉养成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教育重在实践养成,要让学生在行中学、行中悟,既要懂道理,又要做道理的实践者,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友好的实践者,把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低碳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文明实践促文明。南京在校内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实践活动,不断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建立生态文明实践基地,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生活相结合;创建绿色学校,开展区域“双碳”示范学校建设,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体系。南京市开展的“我是环保‘小局长’”活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全市 60 余所小学参加该活动,连续8 年开展了近百项环保小课题研究,培养了近 200名“环保‘小局长’”。“环保‘小局长’”带领同学们通过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实地参与及互动,设计解决方案,身体力行落实环保行动,这一活动被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评为 2022 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南京市正是通过千千万万个实践化活动,不断地解决“行不行”的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是环境教育或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化新形态、新发展。南京市在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在为南京市工作点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是渗入所有知识领域和所有教育过程的教育形态,是一个持之以恒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既要学习国内城市的好做法,也要积极借鉴相关国际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好经验。只有探索实践不止步,才能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专家简介】
王国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环境伦理学专委会荣誉会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理事,原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原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伦理学会执行会长。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