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4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绿金委)年会在北京举办。这是绿金委自2015年成立以来,连续第十年举办年会活动,今年共发布25项成果。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宣读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的致辞。陆磊表示,绿金委自成立以来在推广绿色金融理念、研究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近年来,绿金委聚焦可持续信息披露、转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风险管理和金融支持女性可持续发展等前沿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汇聚绿金委等机构和平台的重要力量,着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二是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水平,三是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大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的力度,五是继续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有与之适配的绿色金融体系作支撑。”中国工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姚明德表示,我国作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开拓者,已初步构建起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体系,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继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好绿色金融在实践中的新趋势、新特征,一是绿色金融对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大,二是绿色金融的“科技含量”持续提高,三是绿色金融的创新引领持续加强。
国际碳中和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强调了能源转型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是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同时,他指出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技术、AI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影响未来全局的两大重点。其中,金融领域在支持高科技领域和制造装备设备领域的投入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建议将碳视为资源而非负担,通过金融领域的支持,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碳转化为资产并提倡发展有效的碳市场,将碳减排和提高能效的成本部分转移到资本市场,利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碳资源的国际化交易。
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主任马骏表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个有效支持“纯绿”或“接近纯绿”经济活动的绿色金融体系,为促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市场均已位居全球第一,得到这些金融工具支持的我国新能源、电动车、电池产业已占全球最大市场份额,我国的污水和固废处理能力也居全球前列。此外,我国对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也在国际上成为良好实践的样板。我国还倡议和发起了一系列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机制,包括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工作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CASI)等,这些机制在形成可持续金融全球共识、提高绿色金融标准的兼容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引领性作用。
成果发布环节,绿金委工作组(研究组)和及其成员单位共17家机构的代表发布了《转型金融案例汇编》《环境信息披露研究》《绿色金融国际实践研究》《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三省五州绿色金融协作,共促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25项成果。
同时,年会举办了十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专家分别围绕“金融助力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国际事件”“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绿色普惠融合”“金融支持女性可持续发展”“转型金融、碳金融与ESG投资”“可持续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创新”展开讨论。
本次年会由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北京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办,得到了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