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碳市场交易量居全国首位 湖北向世界展示“绿色低碳”华章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月前

记者日前从2024“两湖对话”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洽谈会上获悉,目前,湖北碳市场累计交易量达4.04亿吨,逾全国四成,问鼎全国榜首;总交易额逾9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湖北绿色低碳产业链正加速崛起,荆楚大地上碳普惠、碳金融、碳产业的发展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碳普惠:“湖北模式”引领全国

如何让大众感受到碳减排实惠?如何激发百姓碳减排热情?今年6月,黄石市碳普惠平台“碳绘黄石”正式推出,这是继武汉市去年成功上线“武碳江湖”后又一城市碳普惠平台落地,标志着湖北碳普惠工作从武汉市试点向全省推广,“一城一碳普惠”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目前,武汉市民骑自行车、乘地铁、节约用电等绿色低碳行为,都可通过“武碳江湖”核算、转化为减排量,计入个人碳账户,可兑换现金或礼品,成为百姓看得见用得上的实惠。自去年6月上线,“武碳江湖”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支付宝、有家便利店、汉口银行等,截至目前,用户访问达80万次,有效激励了个人及企业节能减排。

据介绍,全国首家专业运营碳普惠的国有企业——武汉碳普惠管理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了“湖北模式”的碳普惠制度和标准体系。“湖北率先修订管理办法,推动碳市场降低门槛扩容,在武汉深度开展的碳普惠体系建设,包括方法学的创新及抵消机制的创新。” 中碳登副总经理黄岱介绍,目前,武汉碳普惠与宜昌、襄阳、鄂州多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达成合作意向,将复制推广碳普惠模式。

碳金融:建立首个省级电碳金融联动市场

金融与碳市场如何互相助力?如何借助碳市场推动金融创新?“两湖对话”碳市场和碳金融国际合作对话会上传来新动态。

据了解,国网湖北电力与湖北宏泰集团签署《电—碳市场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开辟了全国首个省级电碳联动市场,并于今年在全国率先打通“电—碳—金融”三市场。同时,该集团与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等金融主管部门联动,落地碳质押贷款、碳回购等多笔“全国首单”绿色金融业务。

湖北企业以碳配额做抵押去贷款、用贷款去买绿电、绿电抵扣碳排放,这一高效的循环有望成为常态。据介绍,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将常态化运行,以促进新能源发电企业发展,降低用电企业成本,并通过金融工具激活碳市场,为湖北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昌福介绍,目前湖北区域碳市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超2万家,其中,控排企业343家,券商投资机构967家。绿色金融方面,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上线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并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绿色评价指标,同时,还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配额回购交易、绿色评价挂钩贷款等多种产品。

碳产业:标杆企业助推全省绿色发展

湖北全省各地也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大力围绕“碳”主题探索相关产业。

在武汉,格林美动力电池包规划拆解能力21.5万吨,梯次利用产品年产能4.1GWh(吉瓦时),电池黑粉再生利用年处理能力20万吨。而这一循环利用,得益于该公司构建的“废旧电池回收—原料再制造—材料再制造—电池组再制造—再使用—梯级利用”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

在宜昌,“建成国内首条磷酸铁锂‘全组分’回收利用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全国每5块废旧动力电池将有1块在宜昌‘重生’ ”,除电池回收利用,宜昌还讲述了“微笑天使”和“三峡蚁工”的故事:10年来,长江宜昌段的江豚家族“添丁进口”,“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34家,拆除非法码头216个,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三峡蚁工”举办活动1100余次,吸引10多万市民参与、捡拾垃圾1200多吨。一场场绿色变革,一次次环保行动,守护了一江碧水浩荡东流。

湖北企业也纷纷“秀”出绿色底蕴和科技内核:湖北农谷地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把沼液做成液体肥,育出水稻、玉米、油菜;把养鸡场的粪污化为沼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湖北绿鑫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将各类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厨余化为绿色甲烷、绿色蒸汽、绿色氢能……一个个致力于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企业的示范性实例,成为湖北碳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眼下,荆楚大地上千行百业正向“新”而兴逐“绿”而行,在绿色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守正创新昂扬奋进,不断提升着湖北现代产业体系的“含新量”“含绿量”,共同书写着为建设美丽湖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新篇章。

地区中国,湖北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