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逐绿前行绘新景——中国宝武马钢集团能源环保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7月前

马钢北区全景。 马钢公司供图

205国道边,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以下简称马钢)的新1号门,“钢铁让城市更美丽”在烈日下分外耀眼。“幸福大道”旁草绿花红,“马钢智园”内树木葱茏。这两处毗邻的景观是马钢人引以为傲的绿色智慧“名片”,也成了安徽省马鞍山市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马钢深入学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坚决落实“双碳”目标要求,以“大格局”践行生态优先、以“大环境”带动厂区周边、以“大提升”打造靓丽名片……在提升生态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上同步发力,实现了从生态治理向生态文明、从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从自身改善到带动周边、从厂容厂貌到精神面貌的质变。

如今,这个经历数十年铁流奔涌与钢花绽放的“钢铁巨人”,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踔厉奋发逐绿前行。

全面对标找差 追求极致能效

2020年8月,近平总书记走进马钢车间,勉励马钢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能够把握机遇、顺势而上”,要求“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切嘱托,为马钢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劲动力。在2023年度“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上,马钢6座设备在各级别分组评比中全部获奖。其中,特钢公司110t电炉荣膺100t(含)以上电炉“冠军炉”。

2023年,马钢成为安徽省第一家环境绩效A级企业,同年,通过中钢协“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复审。通过强基石、重管理、抓技术、优结构,齐抓共管,马钢成功获批中钢协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和“2023年度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能效标杆三年行动组织推进先进集体”称号,获评宝武集团年度能环工作“优秀”绩效。

亮眼成绩的背后,来源于指标的逐步提升和持续优化。 2023年,特钢公司电炉工序通过结合生产计划,制定日能源控制计划;提升蒸汽回收量;稳定控制,形成标准,缩短电炉周期及电耗等多项措施,2023年电炉工序能耗降低到11.57kgce/t,达到先进标准,较2022年下降2.17kgce/t,连续两年保持宝武能效对标第一名;四钢轧总厂在理论计算、数学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通过优化转炉喷头参数,确定底吹供气强度,对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操作、炉底结构等进行调整、优化,实现了强底吹下高效吹氧,2号转炉工序能耗同比降低4.6%;炼铁总厂A号烧结机通过厚料层烧结、烧结风量分配、带冷机膜刷复合密封装置、炼钢污泥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等措施,工序能耗完成45.61kgce/t,和四钢轧2号转炉一起荣获“优胜炉”;炼铁总厂1号高炉、4号高炉和B号高炉也凭借行业领先的节能减排技术指标,奋力夺得“创先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全过程能源管控及节能技术应用,深入推进能源精益化运营,持续降低吨钢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全面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巩固环境绩效A级企业成果,持续提升环境绩效。”马钢能环部副部长曹曲泉表示。

聚焦污染防治 提升环境质量

“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始终筑牢这样的发展理念,凝聚合力,统筹推进治污、节能、降碳各项工作,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马钢能环部部长王强说。

近年来,马钢突破了以往单一污染源治理思路,整体施策做好气、水、固全方位污染治理,统筹推进实施近170个“三治”项目,合计投资90多亿元。其中,废气超低排项目130项,总投资74.6亿元;废水零排放项目38个,总投资12.23亿元;先后投资4.94亿元,推进实施危废暂存库及铁质筒利用工程等22个固废不出厂项目。

向绿而行,成绩斐然。2023年4月,马钢组织炼铁总厂、煤焦化公司等8家单位开展2022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经过仔细填报、认真审核,全部获评“环保诚信企业”。2023年,马钢股份本部绿色指数综合得分为98.3分,排名宝武集团各基地第三名。数据是枯燥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是马钢污染防治攻坚的成果缩影,也是全体马钢人达成思想共识、行动自觉的有力诠释。

为推进创A级工作,马钢通过“百日攻坚”,全力冲刺各项目标任务。运输部联合各单位采用电动重卡+水运接力的方式,减少碳排放,全面提升清洁运输比例:2022年至今,马钢大宗物料、产成品和固废的清洁方式运电动重卡运输比例在80%以上,其余均使用国六以上排放阶段汽车运输,厂内运输全部使用国五以上排放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全部更新为国三以上或新能源。

马钢自备码头将原有6台码头桥机更换为5台自带挡风板、密闭导料槽、喷雾抑尘装置的环保桥机。在已建码头平台向陆侧方(岸边方向)加宽新平台,并增设后轨道,加宽平台下布设集污池,污水通过明沟收集后流入集污池,由排污泵加压提升至沉淀池后,全部回收处理再利用。同时,平台设油污水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装置,统一回收并合规处置,实现了港区无扬尘、污水不入江、垃圾全回收。

马钢按照《中国宝武长江流域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总体要求,系统编制《马钢长江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规划》,通过实施节水、治水和排口规范化整治等综合措施,共计投资12.3亿元,先后建成处理能力2600m3/h的六汾河废水深度处理站、2920m3/h北区污水综合处理站以及南北区雨污分流等38个“废水零排放”项目,厂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基本实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运行能力,实现废水总量同比削减50%以上。

数字化赋能,能源环保管理更加智慧化。厂区内主要产尘点周边布设多套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和TSP浓度监测仪,实时监控颗粒物情况。生态环境管控治一体化平台为大气环境保驾护航,集成了原料、烧结、焦化、高炉、炼钢、轧钢等工序的生产运行信号、治理运行信号、环境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具备大数据分析存储、三维可视化、视频监控、溯源预警、异常记录、报警推送等功能,实现了一屏管全厂的目标。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实现全公司能源流的分析、计量、高远程监控覆盖,让能源管理更为精准有效。

环境脱胎换骨 厂区绿意盎然

为实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马钢坚持“两于一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全面实施厂容整治系统工程,打造靓丽名片,形成与马鞍山市共建“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马钢样板。

走进马钢,20个48.5米高的筒仓伫立在厂区。马钢煤焦化公司设备管理室(能源环保室)主任安旭彩指着筒仓骄傲地说:“这些筒仓不是简单地把露天煤场的煤装进仓内储存,筒仓下部还配备了配煤系统,属于储配一体化设施。”项目建成后,马钢煤原料实现全封闭的筒仓储备,提高了料场的存储能力,减少了物料的暴雨天流失,降低了扬尘;并通过增绿、还绿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了炼铁区域的清洁生产,减轻了对周边大气和河流的环境污染,为钢城留下一片蓝天和一江碧水。

2022年2月19日,凹山地质文化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原本深达200多米的矿坑,如今碧波荡漾,游鱼衔尾,四周树木葱茏。公园内文化广场、观景平台、矿山设备展示区等多个区域集中展示了马鞍山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成就。

这是被赞誉为“马钢粮仓”的南山矿深入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又一个“绿色”案例。按照马鞍山市“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部署和要求,南山矿加快了绿色转型生态治理步伐。

马钢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坚持“优生态、添色彩、提档次、增内涵”,通过拆墙透绿、拆废建绿、见缝插绿,将厂区空余用地以常规绿化的方式全面覆盖,对绿化品质较弱的已有绿化区域进行优化,对关键节点和重点路段的绿化进行提升,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青”的绿化格局,绿化覆盖率由27.7%提升到35%。

“走进马钢,一年四季都是绿树成荫、满眼绿色。工作之余拍几张厂区美照发个朋友圈,外地朋友们看了很是羡慕,他们都不相信这是一座大型钢铁企业的厂区。”从事能源环保工作多年的马钢能环部能源管理主任工程师陈璐说。

马钢在提升环境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效吸引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国宝武兄弟单位1万多人(次)前来考察调研参观。

如今,一幅绿色城市工厂优美生态画卷,正在长江之畔徐徐铺开。

地区中国,安徽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