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书记朱财斌:争当生态文明先锋典范 织就美丽西青锦绣画卷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3月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走深走实提供了方向标和指南针。

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深入学贯彻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西西海湿地等一批绿色生态项目,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王稳庄镇、辛口镇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筑牢体制机制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贯穿于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两带、两廊、三区、九链、多点”的生态格局。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协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

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健全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指标纳入街镇、开发区绩效考核内容。健全完善各街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经济奖惩,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更加有力落实。推动河湖长制、生态环境补偿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建立实施。建立赔偿资金保障及运行机制,在全市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

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联建联防联治,在跨区域污染防治、联合执法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全区环境对外吸引力、对内承载力持续加强,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已累计引进北京项目近700个,协议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城区发展颜值

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提质增优”。开展“绿网换绿植”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累计完成6538亩裸地“换绿”。加强协同控制,完成工业企业VOCs治理,实现块煤集中供热清零,全面实行天然气锅炉集中供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管理,新建项目全部严格落实“倍量替代”。强化扬尘管控,对400余条道路实施“以克论净”考核。全区PM2.5年均浓度较“十三五”末改善15.4%。

持续扩大水环境容量。实施独流减河、大沽排水河沿岸、丰产河水系提升等22项生态治理工程,彻底消除子牙河沿岸35处污染隐患,综合整治河道95.6公里,完成退渔还湿1.2万亩。全区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达到83.3%。

全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全面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50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评审并纳入系统管理。大力推动“无废细胞”建设,精武镇恒通企业港园区成功创建全市首个“无废园区”,全区累计创建“无废细胞”60余个,以点带面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加快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资质能力已覆盖水、大气、土壤、噪声、固废、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和油气回收等七大类。推动重点单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全区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联网。严格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全面推广“环保管家”新型服务模式,实现基层环境精细化治理。

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守牢自然安全边界

持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积极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西青绿道公园、工一号路学府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建成开放,津港公路、泽杨道等一批道路绿化完成提升改造,全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09%。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建设面积38.5平方公里,为建成区面积的38%。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强化红线刚性约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2.58平方千米,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和津西北防风阻沙林提升改造工程,绿色生态屏障内蓝绿空间占比为79.5%,一级管控区森林覆盖率为23.5%。

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深入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提质增效,车联网主题园区被认定为市级产业主题园区,形成中芯国际、恩智浦、经纬恒润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集群,五条重点产业链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8%,集成电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46.0%、33.7%,位居全市前列。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高标准建成天开西青园,出台20条专项支持政策、人才强区15条政策、“西翼金种子”计划等政策,引进南开大学应化所新能源电池产业转化基地等6个成果转化平台,新落地注册项目300余个。完善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体系,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9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1家,天津市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分别达到438家、35家、22家,均居全市前列。

稳妥推进“双碳”行动。积极构建“1+8+10”的“双碳”政策体系,严格煤炭消费控制,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全市首创公开发布新能源重点项目机会清单,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稳妥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工作,推动重点企业按时完成碳排放履约1247.7 万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履约完成率达到100%。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王稳庄镇通过“向盐碱地要鱼米”,开发智慧农业系统,为农户提供精准的种植服务,实现了从种植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溯源,打通了农业生产和生态加工业产业链。辛口镇重点围绕“沙窝萝卜”、特色葫芦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已形成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西青力量

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西青区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西青力量。

一是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坚持“五源同治”“三水统筹”“两防并重”,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加强废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持续实施绿化造林工程,不断提升碳汇能力。

二是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提升绿色制造示范引领。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快推进新能源利用。积极参与全国自愿减排(CCER)碳市场建设,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三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王稳庄镇、辛口镇“两山”转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以链提质、以链强业,推动产业“成龙配套、成链成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科技研发平台。打造一流承接载体,借助创新平台引聚优质资源,打造产城融合“三生”共融示范区。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书记

地区中国,北京,天津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