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面对绿色化趋势,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黄丽华。
黄丽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碳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数字商务与贸易研究中心副主任、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经贸融合与绿色发展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得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中国环境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打造贸易强国制度支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积极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趋势。应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的提出,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黄丽华: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融入绿色化和数字化元素。这些政策引导和支持为外贸的绿色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外贸企业也在竞争中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结构,积极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绿色化方面,企业通过引入清洁能源、采用绿色技术,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满足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高标准要求。
此外,国际市场规则的变化也推动了我国外贸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随着欧盟、美国等主要市场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必须适应这些变化,通过绿色化升级来满足进口国的标准要求,保持市场份额。
近年的贸易数据充分证明,我国贸易呈现绿色化和数字化的变化。绿色化方面,2013年至2022年,我国绿色贸易规模年均增长3.18%,在全球的占比提升2.3个百分点。2023年,绿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我国出口的每10辆汽车中有4辆是电动汽车,每10辆轨道机车中有7辆是电力机车,出口的蓄电池近9成是锂电池,外贸出口的绿色属性更强了。数字化方面,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占出口总值的18.7%,同比增长6%。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9.3%,占整体出口的21%。今年以来,商务部与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应用,我国部分港口无纸化的放货比例达到90%。
今后,我国还将进一步加大对贸易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例如,在贸易绿色发展方面,将积极引导外贸供应链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研发各类绿色低碳产品,巩固提升优势产品出口竞争力,支持绿色船舶开拓国际市场,拓展绿色领域的国际经贸合作。在贸易数字化方面,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平台,以及在北京、重庆、深圳等地的试点项目,加快推广应用电子贸易单据。在后续的自贸协定谈判中,也将积极推动纳入无纸贸易和电子贸易单据的相关条款。
中国环境报:当前,我国外贸在绿色化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黄丽华:首先,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绿色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一些领军企业已经在绿色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大量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仍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多重瓶颈,导致整体产业升级速度较慢。这种技术鸿沟和能力差距,制约了我国外贸绿色化全面推进。
其次,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全球市场对绿色化产品的需求增长,国际社会对环保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我国外贸企业在应对这些变化时,可能面临技术壁垒和合规成本上升的挑战。
第三,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疫情、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或延迟,从而影响外贸订单的交付和市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绿色产品领域,供应链的安全性和连续性至关重要。
中国环境报:面对绿色化趋势,外贸企业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丽华:在全球绿色化浪潮的推动下,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但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外贸企业需要在这种趋势中把握住关键机会,通过一系列战略措施加以应对。
绿色化已经成为外贸企业获取国际市场认可的重要条件。随着全球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企业必须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供应链管理中融入绿色理念。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开发低碳产品、采用可再生能源、优化物流运输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并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参与绿色认证和标准制定,确保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环保要求,从而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应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是绿色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企业追踪产品的碳足迹,从而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此外,外贸企业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绿色化转型是全球范围内的趋势,单一企业难以独自完成全面的转型升级。通过与国际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外贸企业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共同应对转型中的挑战。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行业论坛等方式,了解全球最新的绿色化发展动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优化自身的转型路径。
企业在绿色化转型中需要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发展。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这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企业带来财务压力。然而,从长期来看,绿色化转型将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转型规划,稳步推进绿色化的各项工作,确保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环境报:如何进一步推动外贸的绿色化?
黄丽华:为进一步推动外贸的绿色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引导。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绿色化相关政策,完善绿色标准和认证体系,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和材料。同时,通过财税优惠政策和绿色金融工具,支持企业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减轻资金压力,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同时,促进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绿色化转型,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绿色水平。
第三,建立和完善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是推动外贸绿色化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打造绿色供应链,通过全流程的绿色管理,减少碳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环保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强化国际合作,提升绿色贸易标准的国际衔接。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绿色标准的制定,推动绿色标准的国际合作,确保中国的绿色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同时,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球绿色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提升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通过宣传教育、示范推广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市场需求向绿色产品转移,从而推动外贸企业加快绿色化转型。
最后,推动外贸企业创新绿色化经营模式。企业应探索绿色化的商业模式创新,如发展循环经济、推广绿色标签和环保认证,推动绿色产品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通过创新商业模式,企业能够在全球绿色贸易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提升市场影响力。
中国环境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色化如何助力我国外贸实现新的增长点?
黄丽华:绿色化推动了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积极推动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合作,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不仅为沿线国家提供了高质量的绿色产品,也拓展了中国绿色产业的国际市场空间,形成了新的外贸增长点。
同时,绿色化与数字化的协同发展为我国外贸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国际认可和市场机会。通过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数字化贸易中,如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产品的碳足迹,企业可以向国际市场展示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