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甲烷观测与量化国际合作座谈会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4月前

4月26日,甲烷观测与量化国际合作座谈会在北京市举办。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等相关专家代表围绕甲烷排放的观测技术、量化方法以及国际合作等议题,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了甲烷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及管控措施,共同为甲烷观测与量化路径规划和技术发展献计献策。

甲烷温室气体管控是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天空地多种技术手段观测与量化甲烷排放是管控的重要支撑,在相关领域强化共识、有效开展国际合作是重要内容。

照片由中国矿业大学提供

甲烷温室气体管控需要利用天空地多种技术支持

卫星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低成本的观测优势,正成为定量监测核算甲烷排放的重要手段,其提供的观测结果将有力地支撑我国甲烷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onitoring, Reporting, Verification, MRV)体系的建设。

“协同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和井巷等天—空—地—井的多平台、多模式观测数据,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煤矿聚集区—煤矿—瓦斯泵站/风井设施’多尺度排放清单,是支撑煤炭行业甲烷减排与利用的迫切任务。”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江苏省煤基温室气体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秦凯表示。

据介绍,2021年至今,中国矿业大学秦凯和科恩·杰森教授领导的碳排放与空气质量遥感团队联合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山安全服务保障中心等单位,先后在山西长治、运城、临汾,江苏徐州,新疆阜康等地的煤矿区开展了天—空—地—井观测实验,初步摸清了煤炭行业领域的甲烷排放特征规律,建立了山西省单一煤矿尺度的甲烷排放清单。

正如座谈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煤矿甲烷研究项目主管罗伯特·菲尔德所说,实现甲烷等温室气体有效减排,需要更加可靠、透明的甲烷排放数据。

“虽然卫星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甲烷浓度和排放的反演,但是受到云、气溶胶等因素干扰,卫星观测频次和有效反演数据仍然有限。”秦凯在介绍煤矿甲烷观测量化研究时解释说,“而且反演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

国际合作是监测甲烷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卫星遥感技术还不能完全支撑甲烷排放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亟需在卫星传感器性能提升与组网观测、甲烷浓度与排放量反演技术、真实性验证等领域开展跨学科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秦凯介绍说。

据介绍,2022年11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甲烷排放观测站启动了基于卫星的全球甲烷监测系统,即“甲烷预警和响应系统”(Methane 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MARS)”。该系统将采用全球尺度的遥感卫星在全球范围内查明大的甲烷排放羽流和热点,然后利用更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卫星数据进行排放归因。

“作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管控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合作在甲烷监测与量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丁丁表示,国内外甲烷观测与量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通用监测手段和国际标准的出台,可为应对甲烷排放挑战和全球甲烷减排做出中国贡献。

照片由中国矿业大学提供

据悉,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矿业大学主办,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承办,是作为第二届甲烷观测与量化国际研讨会的暖场活动,旨在为甲烷研究领域的国内外专家提供一个小范围的、面对面的交流平台,期望形成共识,在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地区中国,北京,山西,江苏,新疆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