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争取更多协同成果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4月前

在天津市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聚焦生态环保联建联防联治专题发布会上,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介绍了生态环保联建联防联治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有关提问。

实现“生态+环境”全领域贯通、京津冀市县区全地域衔接

“2023年,天津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职责使命,完善协同机制,深化协同治理,拓展协同领域,推进京津冀生态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张弢说,成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协同机制。立足大环保理念,成立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协同部门扩展到水务、园林,建立1+8工作运行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全领域贯通、京津冀市县区全地域衔接。组织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党校、社科院所、高校“三地四方”联合举办研讨会,共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新路径、新举措。组织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发布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行动宣言,制定实施两批44条协同措施。建立环评机构、辐射安全跨区域协同管理,信访举报、露天焚烧火情协同处置,空气质量、危险废物管理数据三地共享,执法互认、源头追溯等8项协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协作合作。

二是突出重点攻坚,深化协同治理。坚持京津冀一体化治理,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市环保绩效A级、B级及引领性企业达到290家,今年第一季度,天津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14.5%。签订实施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第三期协议,黎河桥和沙河桥两个入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设立“跨界河湖长”,合作开展“跨界河长”巡河“多走一公里”活动;深入开展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子牙河(红桥区)段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新天津生态城岸段获评全国美丽海湾。启动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5个月定向利用废酸1484吨,产生经济效益273万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封山育林7.14万亩,发布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联合保护野生动物,实现过境候鸟非正常零死亡目标。

三是着力突破创新,拓展协同领域。召开首届京津冀生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组建“环保科技产业创新共同体”,科技赋能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绿色发展。共同编制低碳出行减排核算技术规范,创新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145家企业完成碳配额清缴,绿电碳排放核减为企业带来碳减排收益700余万元。成立“京津冀生物多样性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国家生态综合观测站(天津环渤海滨海站),七里海野生鸟类增至近260种,我国境内疑似灭绝的彩鹳现身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开发全国首个“AI智能环保管家”大模型,实现多形式、多场景下对环保政策、企业运行中环保问题的精准应答。签订京津冀雄生态环境监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雄安新区工作站,服务雄安新区加快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四方面协同发力,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

张弢表示,2024年,天津市将坚持以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争取更多生态环境协同成果,努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示范区。

一是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深化协同。积极推动建设京津冀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及清洁运输示范区,协同推进石化、装备、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京津冀零排放货运通道规划建设。持续深化地方碳市场建设,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

二是在环境污染治理上深化协同。对标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制定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推进重点河流向下游水资源合理分配,强化入海河流“一河一策”总氮治理管控,持续创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一地建设、三地共享。

三是在生态保护修复上深化协同。统筹推进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升蓝绿空间占比。健全公平合理、激发动力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立体化、智慧化监测,加快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

四是在科技产业创新上深化协同。发挥京津冀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作用,促进绿色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成果转化应用。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推广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谋划推动EOD项目落地。

在京津冀地区“无废城市”建设中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和经验模式

“‘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是通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尽可能减量、过程尽可能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末端处理处置。这项工作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弢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说,天津市自2022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坚持整体谋划、创新突破、绿色转型、区域协同,重点在固废、危废安全处置和高效利用上求突破、见成效。

一是坚持整体谋划。坚持全市“一盘棋”,突出各区特色、以点带面,推动10个区入选国家试点建设,建立20种场景“无废细胞”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协调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河西区建设“区块链+无废城市”试点,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高新区等区域构建“无废城市”信息管理平台,带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天津市“无废城市”建设获批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试点资格。

二是坚持创新突破。建立“产学研金政服用”协同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及应用转化,突破固废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瓶颈,开发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平台,研发再生资源回收智能投放、自动称重、及时返现终端设备,大幅度提升应用便利化程度。组织危险废物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含新污染物类废物处置技术攻关,建设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打造全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标杆,实现“一地建设,三地共享”。

三是坚持绿色转型。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达到203家,保持全国前列。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天津城矿、新能等超30家企业入选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全市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保持98%以上,钢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废实现100%资源化利用,原生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

四是坚持区域协同。推进京津冀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和运输结构,逐步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探索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模式,成功促成天津环渤新材料公司与北京长鑫集电公司电子级废硫酸 “点对点”定向回收利用,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近20%,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实现区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下一步,天津市将把‘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借助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契机,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力争在产业升级、减污降碳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在京津冀地区‘无废城市’建设中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和经验模式,为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弢说。 

地区中国,北京,天津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