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月前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既有建筑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改造?日前,在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上,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

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在建及建成超低能耗建筑3000万平方米

“我国自2013年研究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如今,已实现政策、标准、技术、产品和工程项目的立体化发展。”提及我国超低能耗建筑现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北京康居认证中心总经理马伊硕告诉记者。

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在建及建成超低能耗建筑3000万平方米,2023年新增超低能耗建筑超过92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适用产品已全部国产化,产业化程度持续提升。超低能耗建筑与高品质建材产业之间的引领和支撑相互作用已初见成效。

在马伊硕看来,超低能耗建筑是“好房子”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对加快形成建设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亦有重要作用。

“超低能耗建筑要符合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马伊硕进一步指出,“大量实际项目经验表明,冬季断电2—3天,超低能耗建筑的室内仅降温1℃—2℃,为居民提供基本保障。因此,其可作为能源系统的巨大缓存,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支撑,提高区域气候韧性。”

光储直柔、被动技术、智慧运维等为建筑“开源节流”

本届住博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零碳建筑技术等的应用实践。中建智地置业有限公司一个被光伏面板覆盖大部分外立面的零碳房模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中瑞零碳建筑项目第一个竣工的科技示范工程——中建·学府印悦零碳房。

“与普通建筑相比,这个零碳房可实现本体节能40%以上,预计每年节约用电9万度,减少碳排放85.7吨。”中建智地设计部副总经理宋志成告诉记者,他们在设计、建设、运维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建筑方案优化—降碳措施精细模拟—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智慧运维平台管理”的技术模式,通过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光储直柔、被动技术、智慧运维等为建筑“开源节流”,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用玻璃碎渣制作而成的再生玻璃景墙、用回收牛奶盒制作的座椅……为了让低碳零碳理念深入人心,中建智地在零碳房南侧还建设了一座零碳公园,设置光伏连廊、无动力单车等互动装置及一系列节能宣传设施进行科普推广。

同样采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还有华建大酒店。

“高效外墙保温系统让外墙保温效果提高了3.8倍;高效保温、密闭、隔音性能的门窗系统最大程度降低了外窗热量传导,并提高了外窗整体防水性和气密性;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空调系统实现大于75%的热回收率,降低冬季供暖能耗……”提及酒店的低能耗技术,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丁三莲如数家珍。

不仅如此,酒店还建设了能耗环境监测平台,不仅能对室内空气温湿度、PM2.5浓度、CO2浓度进行监测,还可以对供暖供冷、照明、插座及动力的能耗进行分类分项计量。

超低能耗建筑及其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在马伊硕看来,经过十余年技术研究与推广,大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已经进入稳定的运行状态,建筑能耗监测、公示及评估成为工作重点。

未来,如何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及其产业高质量发展,马伊硕给出了以下建议: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明确超低能耗建筑、低碳(零碳)建筑、既有建筑低碳改造、建筑碳排放“双控”等推动和监管要求,修订不利于建筑高效节能发展的相关规定。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规范引导作用。

扩大规模与提升品质并重。超低能耗建筑要求高性能建筑材料和产品,以及精细化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以同时实现室内舒适度提升和建筑能耗降低。要坚持提高认知度、扩大规模,坚持实施明确的成效监督,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和推动建筑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发挥量化指标驱动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严格量化指标检验的建筑才能称之为超低能耗建筑,要建立以能耗数据为主的考核机制,与能耗限额管理工作衔接,与建筑保险、碳交易等挂钩,用“数”说话,强化主管部门以及建筑建设运营主体责任,从政府驱动向量化效益驱动转变,发挥量化结果与超低能耗建筑及其产业的良性循环作用。

从“成本中心”转向与产业联动。目前,各地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尚未对建筑节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动能培育进行有机统筹,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初期投资增加,存在发展瓶颈。要打破“成本中心”思维,积极与产业联动,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标准体系升级,重构地区新产业、新集群、新经济。

地区中国,北京,山东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