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绿“锁”黄沙,刷新“生态颜值”!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发布时间5月前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近1/5。

盛夏时节,艳阳高照,科尔沁沙地绿意正浓,一群骑行爱好者在宽阔的路面上,路两侧绿树成行、绿草如茵。

历史上的科尔沁沙地号称八百里瀚海,水草连天,鸥鹭如云。由于人为扰动少,没有过度开垦和放牧,与科尔沁草原融为一体,形成了森林、草原、沙丘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

随着时代变迁,由于气候变化、人口增加、开荒种地、超载放牧、乱砍滥伐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林草植被日益退化、土地逐渐沙化,生态平衡严重失调,一度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为摆脱风沙危害彻底改变“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从1978年开始,科尔沁区坚持把防沙治沙、保护生态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沙地治理之路。

目前,科尔沁区沙化土地已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科学谋划寻治沙良方

科尔沁区土地面积461万亩,林草部门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约80.91万亩。科尔沁沙质平原广泛分布,风沙土是科尔沁沙地的基本土类。土地沙化问题是科尔沁区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科尔沁区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针对土地沙化问题科学确定新时期防沙治沙的指导方针、基本思路、战略措施和奋斗目标,对每一项目标任务细化再分解,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镇苏木场进行造林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足迹遍布每个小班地块,全面摸清科尔沁沙地现状底数,明确治理任务、时间表、作战图。

转变观念,因地制宜。针对科尔沁区土地沙化类型、特点及沙化程度,科学选择适生树种,坚持把种草种树同后期养护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更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改善人居环境,在造林增绿上实现新提升。

生态优先,协同发展。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统筹谋划产业布局,以产业延链补链为抓手构建产业体系,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提升。

分类施策解治沙难题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病,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得治!”荒漠化在我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土地沙化,防沙治沙、国土绿化是遏制我国北方土地退化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应对荒漠化的国家行动。

科尔沁区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带网片、造封禁相结合,相继实施了“三北”工程、退耕还林、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科尔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针对不同沙化程度、地类属性、立地条件等因素,科学施策、精准治理、逐一歼灭。

强化封禁保护,实行“三禁”制度。切实汲取长期存在的边治理、边破坏的教训,杜绝滥垦、滥牧、滥采等破坏行为,遏制沙地活化,保护沙区植被。采取植树种草措施,恢复沙区林草植被。通过封山(沙)育林(草)、人工造林(种草)等措施,扩大林草植被面积。 采取退耕还林(草)措施,遏制新的沙化形成。对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不适宜耕种的坡耕地、沙化耕地进行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采取改进牧业方式、改善牧业结构、改良草场等措施,恢复和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实行禁牧舍饲,变放养为圈养,减轻植被破坏的压力。采取营造防护林措施,降低风速,减弱并阻挡风沙。通过营造草原灌木林网和农田林网,保护农田和草牧场免受风沙危害,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共监共管固治沙成果

防沙治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需要身处防治区域的群众广泛参与。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坚持区党委、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把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全面推行林长制,将防沙治沙工作列入林长制考核重要指标,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与保护。

严格保护,巩固成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防沙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林草执法队伍和基层执法力量建设,深入开展禁牧休牧执法专项行动,对破坏生态红线、乱开垦、滥放牧和违规开采地下水、超载过牧、违规发展林下经济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坚决保护生态建设成果。

加大投入,活化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同时鼓励农牧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防沙治沙,支持企业及民间资本投资建设林草沙产业基地,融合沙地治理与林草产业,有效推动防沙治沙工作。同时,在选择造林模式、治理技术及经营方向时,都必须与造林绿化者的利益相结合,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才能充分吸引社会各界以及自然人投入到沙漠治理中,发挥造林、护林、营林人的创造性,增强人们造林、护林的责任心,为推广生态治理技术、提高生态建设成效、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奠定群众基础。

绿色发展还美好家园

如今的科尔沁沙地,象征着生机的绿色在不断延伸,昔日黄沙换上新颜。全区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全覆盖,绿色通道建设总里程300余公里,国省干线绿化率达100%,378个村屯全部绿化。自1978年以来,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各类污染天数均呈减少趋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022年的339天。全区每年平均沙尘日数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22年全区平均沙尘日数6.3天,比1978年的27.7天减少 21.4天。   防沙治沙久久为功,实现“绿富同兴”历史性转变。 科尔沁区在市场化、产业化基础上,积极调整林业结构,发展适合当地特点、有前景的经济林产业,获得了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产业发展的长期效果。

截止目前,全区经济林栽植面积累计达到22万亩,逐步形成了鲜果和木本油料两大类五大林果树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征程上,科尔沁区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全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协调推进资源保护,努力实现“五大治理目标”,坚定信念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不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地区内蒙古
(0)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