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信用平台

建筑垃圾应补齐“无废”处置短板

来源中国环境网
发布时间2月前

老旧拆除、新房装修、道路更新等产生数量庞大的建筑垃圾成分混杂,不经处置无法直接利用,随意倾倒,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而且,由于本地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多地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频发,屡禁不止。

建筑垃圾的处置利用是个老问题,近年来各地进行了诸多有效的探索。笔者所在的苏北徐州,作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在持续深化“无废城市”建设中,制订出台了《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取得较好的成效。

走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加工车间,看到废石生产线、拆除垃圾生产线、装修装饰垃圾生产线正在开展破碎、分拣、筛选。这些设备设施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对建筑拆迁、装修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后,分选为再生骨料、一般可燃物、废金属和泥沙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过90%。其中,再生骨料作为原料,可以直接销售,也可以生产混凝土或免烧砖。

建筑垃圾处置的末端是制砖。再生骨料经过混合配比、搅拌、高压压制、入窑养护等工序后,成为一块块外观质感好、抗压强度高的成品砖。利用可调试压制模具工艺,制砖线可以生产出彩色地面砖、路沿石、护坡砖、承重砌块等不同种类的成品砖,满足房屋建筑、绿化园林、高速护坡、河道坡岸等不同用途。

徐州市通过统筹规划、布局,对建筑垃圾进行集中、规范化、资源化处理,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带来的污染问题,生产出的再生建材,还能反哺于城乡建设。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县乡村水泥路面升级改造中,农村公路更新下来的水泥硬块漫山遍野满积在路边田头,一条简易回收线建成后,很快“吃干榨尽”水泥硬块又复原成了砂子、石子。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建筑垃圾经过加工又变成了建筑材料,成了处置利用企业的“香饽饽”。回收利用在产生经济价值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效益,砂子、石子的再生大大地减轻了重新开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按自然堆积高5米计算,一万吨建筑垃圾占地两亩,每处理1万吨建筑垃圾,可带来近90万元的新增产值。

当然,也要看到,城市大小的差异、地区的不同,各地在建筑垃圾处理的容量上存在差异,一些大城市之所以成为跨省倒垃圾的多发地,正是因为垃圾量大但垃圾处理的空间有限。建立与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类似的市场化机制,推动建筑垃圾处理的合法跨区域合作也不适为一种好的处置措施。

建筑垃圾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只要城乡不断提升改造就一定会产生建筑垃圾,今天的工程或许就是将来某天的建筑垃圾。补齐建筑垃圾“无废”化消纳处置的短板,通过“无废”建设打通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难点和堵点,建筑垃圾都送去资源化了,建筑垃圾这个“城市病”自然也会治愈。

(0)
收藏(0)